很多人(包括我)可能覺得,拚經濟是政府的事,跟我沒關係。的確,從阿扁到馬總統,每到跨年元旦就要高喊「拚經濟是最高目標」,可見未來無論是張三李四總統,大概都會繼續保持這個優良紀錄。
講到拚經濟,我們心裡閃過的畫面大概都是「十大建設」「兩兆雙星」什麼碗糕的大型計畫、開發案什麼的。這類型的「建設」,基本上跟我和丈母娘一起看的民視三立本土劇的情節,差不了多少──
總之就是政府有個開發案,民間企業要去標下來做,在某個地方要開個工業區(或生技園區、科技園區what ever,名目不一樣而已)。在開發計畫報告裡,總之會有成立後預計可以創造幾萬就業機會、幾十億產值、引入多少外資、創造GDP成長好幾%這樣。
![]() |
「經濟開發」的想像畫面大概就這樣。 總之就是劃一塊地、蓋個工業生技科學綠能whatever園區,然後就會經濟成長惹~ |
至於原本在那塊土地上種田養魚做工或沒在幹嘛的人,嗯,不好意思,為了拚經濟、為了產業升級、為了台灣的競爭力,要請你們離開這裡,政府會給你們補償。什麼!你不要補償、不想離開?你們為什麼要妨礙拚經濟、為什麼要阻止大家發財變有錢呢?為什麼還會有一些社運人士來抗議,你們都是台灣輸給中國韓國的元兇知道嗎?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幾個開發案:中科四期、苗栗大埔、桃園航空城……每個都上演這樣的情節。
但是,難道所謂的「經濟開發」真的只能像本土劇演的一樣嗎?難道那些抗議的人真的只是來亂的嗎?拚經濟的大旗是不是真的那麼所向無敵?我們難道除了GDP,沒有更值得追求的東西嗎?
我把結論寫在前面:絕對不是這樣。許多人認為專制是有效率的,民主就是太亂所以妨礙了經濟發展效率──這個觀點是錯的(也就是說,沒有證據能證明中國共產黨和新加坡比較能促進經濟成長)。唯有維護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權力,才是經濟發展的方法。
這當然不是我說的,而是諾貝爾獎得主沈恩教授說的。至於詳細內容,如果你還有興趣,就點開來繼續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