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什麼才是「正經的」工作?

這是我在聯合新聞網的第四篇專欄原文在此)。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是對李安、五月天瑪莎、贏得國際獎項的宅男攝影師的共同命運有感──無論你在自己的領域達成多少成就,只要沒有一個老闆幫你保勞保,爸媽還是會問:「你何時才要找個正經工作?」

不過,到底什麼才是正經的工作呢?

======正文開始======

十年前,台灣的大學生最流行考研究所、考證照;不過在2013年的今天,大學生的流行恐怕是考國考。公務員工作有保障、薪水穩定、福利好,也難怪自從金融海嘯的2008年以來,國考報考人數屢創新高,7年間增加一倍,在2012年創下近80萬人報名的紀錄

現在大家都想擠進公務員的窄門。然而十年前,台灣經濟還過得去的時候,國考還沒這麼流行。

對於這個現象,社會賢達們當然有話要說,其中有人憂心這是年輕人失去方向、只想安逸,有人說把青春浪費在考公務員實在不值得,還有人說再這樣下去國家會完蛋,極力呼籲年輕人別再只想考公務員了……

不過,無論你再怎麼討厭公務員,也無法否認底下這個事實:擁有公務員身分,在未婚聯誼的市場中極為有利(至少以今天的台灣來說)。身為公務員的好處還不只是讓婚友社歡迎,在父母向親友炫耀兒女的市場,以及參加同學會時可以安心報上名號的市場中,當我們說出「公務員」三個字,嘴角總是向上揚的。

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邏輯上我們不能一面覺得女婿是公務員很值得欣慰,並在兒女辭掉工作時建議他們「要不要準備一下國考」;一面卻對其他年輕人說「大家都考公務員,台灣會完蛋」。



嘴巴上叫年輕人別去國考,心裡卻希望兒子當公務員


追根究柢,公務員的魅力不是來自它的名稱,而是來自於它是被公認為「正常、正經、穩定、有保障」的工作。只要你屬於人人都聽過的大公司(穩定有保障)、上班是有辦公室可以去而不是每天在外面不知道幹嘛(這樣才正經),大抵上都有可以享受社會眼光裡「公務員般」的待遇。不過,如果你從事的不是「正經穩定」的工作,所受到的社會壓力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

台灣第一搖滾天團──五月天的貝斯手瑪莎,最近在新聞裡說自己「前年還被姑姑問:『你什麼時候才要找個正經工作?』」(附帶一提,這年瑪莎的收入推估是新台幣4000萬)。29歲的攝影師張哲榕,以結合虛擬動漫世界和真實生活場景的巧思,贏得美國、法國等地的攝影獎,卻在新聞報導中說:「家人還是希望我找穩定的工作。」

1995年,李安以《喜宴》《理性與感性》成為首位兩度贏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導演時,父親還是希望他未來可以走正常一點的路,說:「小安,等你拍到50歲,應該可以得奧斯卡,到時候就退休去教書吧。」已故的大導演楊德昌也曾在得獎以後,聽到媽媽對他說:「你拍了幾部片,現在可以找些正經事做啦!」(以上兩件軼事出自《十年一覺電影夢》,P.138)這些舉例雖然是個案,但台灣社會中有類似想法的人肯定不少。

2006年,52歲的李安以《斷背山》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但在傳統的父母親眼中,無論得了多少獎、是不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導演,拍電影依舊是不正經的事,
得了獎、證明了自己、玩以後,還是退休當老師,才是腳踏實地。


不鼓勵冒險、不期望熱情,只求安心做到退休


不過,到底什麼才是「正經的工作」呢?既然唱歌、演戲、拍戲、攝影都不算,運動員、作家理所當然也應該排除在外,農人、水電工或自己開小吃店大概也不行。想來想去,所謂「正經事」很可能風險最小的意思。老師、律師、會計師、公務員,有資格保證、不會失業的最好。薪水比別人高一點、可以穩定做個25年不會被裁員(同時支付25年房貸)、退休之後有一筆退休金養老,就是最穩定的工作。

我們的社會並不期待年輕人發展興趣,用自己的熱情去賺錢,即使已經證明這條路有可行性,甚至獲得國際獎項的肯定(好比成為亞洲天團,或真的在52歲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之類的),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卻還是「你什麼時候才要去找個穩定的工作?」

我們對工作的想像挺貧乏的。心裡總有個聲音說:「你千萬別以為自己是李安、楊德昌或瑪莎哦!那些人不是你可以學的。不如安安份份,想做的事情等退休之後再做就好。」不過這個順利人生的幻夢,卻被「勞退基金破產」的新聞給狠狠敲碎。今天的年輕人大概要工作到75歲才准領退休金,而且金額可能已被通貨膨脹稀釋掉大半。當你的職涯被迫延長到50年,退休之後不知道還有沒有命跟錢,還有什麼熱情可以等到以後再做?

2013年國考報考人數終於減少了,也許年輕人已經發現所謂正經穩定的工作,其實也沒那麼穩定、並不是很正經。


======正文結束======

來寫一點後記:

我後來才知道,這篇文章在聯合新聞網的粉絲團得到了1萬個讚,很有激勵人心的效果。在2013年結束的這一天,用這篇文章貼部落格,感覺還不錯。

目前社會觀感所認為的「正經工作」,和我們真正「做得很快樂」的事情,中間好像有一條無法跨越的界線。或許等這條界線模糊掉的時候,我們真正能樂在工作的時刻才會到來。

年輕人得工作到75歲才能退休,不是我說的,是杜拉克大師的估計。

附帶一提,文中所謂「今天的年輕人得工作到75歲才准領退休金」並不是我說的,而是引用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中的估計(有機會再寫相關的文章)。《下一個社會》雖然成書於2005年,但現在看來仍然歷久彌新。杜拉克在希臘政府破產前,就已經預測到,隨著人口成長趨緩,各國勞退基金的崩潰是必然的,只是沒有政客會拿選票開玩笑,真的去努力解決問題,反正只要拖到自己任期結束就好,十幾年後的破產,不關我事。

今天的年輕人,可能得做好準備,面對從25歲工作到75歲、長達50年的職涯。以我自己來說,政府退休金早就不再指望,我希望自己從今天開始努力,真的找到一份能做一輩子的事情,不會隨著我變老而遭到淘汰。如果找不到這份工作,我會努力創造出來,就像上一篇專欄〈為何年輕人找不到好工作〉所說的一樣。








1 則留言:

  1. 如果老人家罵年輕人是水蜜桃草莓族時,
    年輕人就罵老人家是沒有工作效率,霸佔年輕人職缺,浪費社會福利資源的國家米蟲就好了,反正這只是實話實說!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