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青春期、釘書機,和讓人坐立難安的一個吻


有一份新創刊的線上雜誌,邀我寫專欄。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來廣為宣傳(?)一下。

老實說,上面這句說得太誇張了

實情是,有個朋友想做一個有趣的網站(像是紙本雜誌的on-line版),因為他覺得我寫的東西有點有趣,所以就邀我寫稿這樣。我號稱它是「我的專欄」(一定要這樣自抬身價一下XD)但其實也沒有稿費。只是我覺得,竟然有人要找我寫稿,還可以讓我愛寫什麼就寫什麼,實在太酷了。

這是SLOW的測試版型,開張後會更漂亮。
宣傳一下,這個網站叫做SLOW慢,是一種美好的律動。預計在8月中下旬開張,請大家告訴大家!(賞個光~點進去看看吧!)

(補充一下,本篇文章還有一個爆點在最後:為什麼釘書機的英文是stapler,日文卻要叫hotchkiss?──想要略過大叔碎碎念的人,可以直接把滑鼠滾到最底)




我的「專欄」的主題,當然會跟這裡(宅宅的一萬個為什麼)有所區隔。

在SLOW那邊,我打算寫一些關於90年代的瑣碎小事。可能是一首歌、一部電影、一場比賽、一件小事、一個地方、一封信、一本書……或是,一個改變我的小小轉捩點。

選擇寫90年代,只因那是我十六、七歲時,所經過的青春時代

人有點老了之後,為了找尋「自己想做什麼」的這個問題,通常都會回到自己的青春期,回想那些以前從不懷疑、只要覺得有趣,就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去做的那些事。

十六、七歲的時候,我每天都在做什麼呢?

十六、七歲的時候,你們每天都在做什麼呢?

想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起前輩詹偉雄〈憂鬱創業家〉這篇文章裡寫到:

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許多研究都指出,從來都沒有「原初自我」(authentic self)這種東西,「自我」是在一次次的遭遇、事件中,靠著自身與人們、社會、際遇的互動而逐步形成的。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社會把青春期的高中教育視為一系列「事件化自我」的過程,學校應創造出各種遭遇,幫助學生穿進事件,於事件中洗禮並建構起一片片的「自我」,而我們都明白,台灣的高中和大學都很少做這些事情(實踐大學建築系是少見例外)。

從某個角度看來,(台灣很多創業的人去開的)咖啡館和小店因而是一種中介性的「救贖」,它們多半是「憂鬱者」所創,也大部分由「憂鬱者」消費所支持,他們在此等待著「事件」的出現,期待某一時刻裡「自我」得以湧現

在那一刻,你清楚地想做某一件事,而且感受到那一件事對整個生命的意義(馬克思、Steve Jobs與魏德聖都在某個青年轉折點上,知道了「那件事」)。

我寫這個部落格、寫那個專欄,大該也都是想要回到青春期裡那個「一片片的自我」,去找出我「清楚地想做」的「那件事」吧!

在學校裡的那些年,我到底每天都在幹嘛呢?

在我人生中最青春、最多時間可以好好浪費的高中時代,完全把生活奉獻給了音樂、漫畫和電動(可恨啊,為什麼我不把時間奉獻給活生生的制服少女們?)。每個月的零用錢,有1/3拿來買CD,1/3拿來買漫畫,1/3買電動。有時候為了省錢,在學校一整天只吃一個10塊錢的三明治(真不知道我是怎麼活下來的……)。

既然,有關漫畫和電動的宅事,我都寫在這裡了,那麼就用「音樂」來幫專欄想個名字吧!於是我打開iTunes,從喜歡的歌名來找靈感。

入選的歌有:

〈Beginner〉(初心者,AKB48的歌)
〈Polyrhythm〉(多旋律、複合節奏,Perfume的歌)
〈bare foot〉(打赤腳,新世紀福音戰士原聲帶)
〈Faces Places〉(臉孔與地方,globe的歌,這首歌老之後了聽超有fu的啊)
〈monochome〉(單色、黑白照片,濱崎步的歌)
〈Arabesque〉(阿拉伯藤蔓花紋,也是一種芭蕾舞動作,以及德布西的名曲,不過我聽的是《花與愛麗絲》電影原聲帶裡面,岩井俊二自己寫的旋律)

(喜歡上面這些歌的人,我們應該能當好朋友吧!)雖然這些歌都很好聽,名字也很有趣,不過,身為一個宅宅呢,最後我拿來當專欄名的歌曲是……

動畫《K-on》的名曲──〈わたしの恋はホッチキス〉(我的戀愛是釘書機,這首歌很好聽喔~)。就這樣,我把專欄的名字取為「90年代釘書機」而且英文要寫成「Hotch-Kiss」!

我想把自己青春年華聽過的歌、感動過的電影、經歷過的歷史事件(比方台海飛彈危機)……每件小事串連起來,湊成一個屬於我自己的90年代。因此,這個專欄就好像「釘書機」一樣,可以把好多好多的事件喀嚓一聲、釘起一段時光

身為一個宅宅呢,有人找我寫專欄,就算內容跟宅無關,專欄名也可以盡其所宅!

來說一下我喜歡「釘書機Hotch-Kiss」這個名字的原因。

有趣的是,釘書機的英文應該是stapler,但是日文卻叫做ホッチキス(hotchkiss)。當年我學日文的時候曾經非常困擾(還有人告訴我,是因為釘書機按下去的聲音就是「齁起ㄍ一斯」,所以日文的釘書機是這個名字……)。但在我查資料之後,才發現釘書機的英文、日文會有這麼奇怪的差距,完全是一場意外(這個後面再講)。

我一看到「hotchkiss」這個字的時候,就覺得它很妙。如果把這個字從中拆開,前半段的「hotch」是個動詞,意思是「使人坐立難安」,但是當名詞的時候,有一點「雜亂無章」的感覺。例如「hotch-potch」就是大雜燴、什錦濃湯,也有雜亂、凌亂的意思。在東京自由之丘,有一家生活雜貨店就叫做「Hotch-Potch」。

我認識一個很喜歡生活雜貨的女孩子,她的房間也是Hotch-Potch、凌凌亂亂的,我想這個字真是非常適合她。

Hotch-Potch生活雜貨店

而「hotchkiss」這個字的後半段是「kiss」,接吻,我覺得有一點「串連起來」的感覺。

就這樣,在(英文超級爛的)我胡亂解釋之後,「hotchkiss」這個字變成是:
把雜亂無章的東西串連起來」,或是
讓你坐立難安的一個吻」(←好可怕的解釋法啊)

無論哪種解釋,我都覺得很符合「釘書機」的感覺。

此外,Hotchkiss也是一把機關槍的名字,寫專欄,就像機關槍一樣,是會連發的嘛~

嗯……我愈來愈喜歡這個字了。

小小的釘書機,為什麼英文叫做「stapler」,而日文卻是「hotchkiss」?


現在來說,為什麼釘書機的日文不叫「stapler」而要叫「hotchkiss」吧!

根據釘書機的日文維基百科,明治時代,「伊藤喜商店」第一次從美國進口釘書機時,它是美國E. H. Hotchkiss公司製造的產品。當時日本還沒有這種工具,所以伊藤喜商店把它命名為「Hotchkiss自動繫紙機」,後來簡稱為Hotchkiss。

【誤會1】
而當時日本傳說這個「Hotchkiss自動繫紙機」的發明者,正是製造出Hotchkiss MLE 1914機關槍的Benjamin B. Hotchkiss,(而且還說這是因為釘書機的機械結構,和機關槍有類似的地方)。──其實完全沒這回事

【誤會2】
當時日本人也說,出產釘書機的「Hotchkiss公司」的創辦人:E. H. Hotchkiss是B. B. Hotchkiss的親弟弟(嗯,哥哥研發,弟弟開公司賣,好像很合理嘛)。──不過,其實也根本沒這回事,雖然E.H.和B.B.兩人都是康乃迪克州出身,但並非親兄弟(但E.H.有可能是B.B.的外甥)。

總之,雖然誤會之中還有誤會,但在當時的日本,Hotchkiss已經變成釘書機的名字,沒人想改變了。


Hotchkiss MLE 1914機關槍。由美國槍械師Benjamin B. Hotchkiss所研發。

嗯,從寫專欄探索青春期、找尋人生想做的事情,寫到釘書機和機關槍……我想這篇文章真是有夠Hotchkiss的。(再hotchkiss一點,本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水手服與機關槍的說)


6 則留言:

  1. 期待你雜亂無章地把青春時期的碎片串連起來!

    回覆刪除
  2. 突然經過,發現這篇有趣的文章,你寫的真有趣

    回覆刪除
  3. 最近念日文學到訂書機這個字也有疑惑,謝謝您解答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