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在少女的花影下


下午5點,大雨的街頭,黃昏的陽光被烏雲遮蔽,空氣裡只剩下厚重的濕氣。怪手在路旁哐噹哐噹地挖路,馬路的大半空間被施工圍籬占走,趕著下班的轎車、摩托車和公車爭搶同一線道,壅塞打結的路況,暫時看不到紓解的時刻。

我看著車窗外,才發現公車裡的狀況和馬路上好像。剛上車的時候,穿著同樣校徽制服的男孩女孩們,壁壘分明、你一群我一群地站開,但公車停了一站又一站,放學的人潮湧入,把大家愈擠愈近,靠在一起。暫時看不到紓緩的可能。





小晴知道我討厭跟男生肌膚接觸,所以推著我到欄杆邊,用身體和手臂幫我把男生隔絕開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們住在台灣最多雨的城市,但小晴說,她相信自己名字的力量,所以很少帶傘。不過,就我的觀察,小晴其實跟雨很有緣。我不像她那麼漂亮有自信,所以總是把雨傘裝在書包裡,以防萬一。像今天就派上用場。

剛走出學校圖書館的時候,我跟小晴才發現下雨了。我手上拿著一堆書又忙著撐傘,一不小心書就掉了一地,有些還滾到樓梯底下,小晴衝出屋簷去幫我撿書,我不想讓她淋雨,趕忙把傘撐開,遮住滴在她身上的雨。

「我常常幻想像這樣的電影情節喔。我在圖書館門口掉了一地的書,正在狼狽淋雨撿書的時候,有個帥哥突然出現,不但幫我撐傘,把書撿起來還我,最後把傘留給我。」小晴抬頭對我說。
她撒嬌的樣子非常可愛,就算同是女生的我,也覺得心臟怦怦跳。
我們走出圖書館,一起撐傘等公車的時候,小晴說:
「你覺得,那種電影情節會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總有一天會吧,如果是你的話。」
「真的嗎?」

小晴大概沒聽見我的後半句話。我開始猜,也許她是為了召喚那電影般的幻想,才總是故意不帶傘的。

公車上,同校的學生們仍然擠在一起,但我從眼角瞄到,有一群男生愈靠愈近。他們五、六個人你推我擠,假裝在打鬧,其實很明顯按耐不住興奮,一直往小晴的方向偷看。也許是玩得太過火,也許是故意,其中一個男生被其他人推出來,往我們的方向跌倒。小晴為了護著我,跟他撞個正著。

「你們這樣很危險耶!」小晴轉頭兇了一句。
「對不起,不好意思啦,我們玩太兇了。」那男孩道歉。
「幼稚。」
小晴沒給那些男生好臉色,但我發現那男孩是人群裡最高的一個,長得很挺拔,不知道是不是她喜歡的類型。

男孩紅著臉擠回男生堆裡,一堆人開始起鬨:「喔喔喔~她說你很幼稚耶~」「電話呢?你怎麼沒有留電話?」「同學,他想跟妳要電話啦!」「臉書加一下嘛!」胡鬧的聲音愈來愈大,還有其他同校的人加入,甚至不同校的學生也轉過來看著我們。

也許小晴很習慣被這樣的眼神包圍,但我有點不知所措。為了驅散那些起鬨的男生,她對我使了個眼色。下一秒鐘,她轉身面對我,盯著我的眼睛看,然後把手環過我的腰,偏過頭去,輕輕啄了我的嘴唇一下。

當著所有男生面前。

起鬨的聲音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窸窸窣窣的耳語:「不用要電話了啦。」「她們是那個啦。」「哪個?」「吼,小聲一點啦。」

小晴背對著所有男生偷笑,她摸摸我的頭髮,幫我把鬢角塞到耳後,她無論何時都能保持完美的笑容。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臉頰開始火辣辣的,我低下頭,小晴還是環著我的腰,這也是計畫的一部分嗎?

馬路上車子持續壅塞,公車裡人群依然擁擠,我的心裡好像也被某些東西塞滿了。


隔天體育課,我在游泳池裡拚命划水。冰涼的水滑過身體,從肩膀、手臂、腰臀、小腿直到腳底,我冷得發抖,只好趕快爬出泳池,拿浴巾包住自己。小晴還在泳池裡,她的動作就像浸泡在和體溫相同的液體裡,把全身沖淡一樣,那麼輕鬆自在。

看到我上岸包著浴巾,小晴也浮出水面,踏著濕濕的腳印走到我身邊,抱著我替我取暖。
「昨天那個男生很聰明,撞到我的時候偷偷放了電話號碼在我書包裡,我回家才發現。」小晴說。
「妳會打電話給他嗎?」
「不知道,可能吧。」
「他是不是你喜歡的類型?個子高、又挺拔,還有點害羞。」
「我看,他是你喜歡的類型才對吧?」

「才不是,我……」
「不然妳喜歡什麼樣的男生?」
「我沒有喜歡的男生。」
「說不定哪天,妳會喜歡上幫你撐傘的帥哥呢。」
「我每天都有帶傘啊。」
「所以我才不用帶傘的囉。」

小晴是我最好的朋友。那天在泳池邊,她告訴我,我也是她最好的朋友。


photo credit: Camilla Soares via photopin cc

(原文刊載於Trio網站:http://trio.tw/670,每周四更新於本部落格)


後記:

有朋友說,想看我寫兩個女孩子的故事(百合萬歲),所以這次挑戰看看,寫小女生之間那種曖昧複雜的情感,希望有人喜歡。

岩井俊二導演在拍《花與愛麗絲》的時候說:「看著兩個女孩手牽手的背影,裡面好像就有說不完的故事。」我一直記得這句話,這次剛好試著寫寫看。

這篇小故事的靈感來自2002年的國片《殺人計畫》(瞿友寧導演),以及柯裕棻老師的文章〈在少女的花影下〉。文章標題就是向柯老師致敬,她的書都好好看。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