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經濟開發,拜託用點新招吧!

這是我在聯合新聞網的第六篇專欄(原文在這)。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只是基於一個疑問:我們嘴巴上老說要「拚經濟」,但實際上到底要做些什麼事情,經濟才會變好呢?

很多人(包括我)可能覺得,拚經濟是政府的事,跟我沒關係。的確,從阿扁到馬總統,每到跨年元旦就要高喊「拚經濟是最高目標」,可見未來無論是張三李四總統,大概都會繼續保持這個優良紀錄。

講到拚經濟,我們心裡閃過的畫面大概都是「十大建設」「兩兆雙星」什麼碗糕的大型計畫、開發案什麼的。這類型的「建設」,基本上跟我和丈母娘一起看的民視三立本土劇的情節,差不了多少──

總之就是政府有個開發案,民間企業要去標下來做,在某個地方要開個工業區(或生技園區科技園區what ever,名目不一樣而已)。在開發計畫報告裡,總之會有成立後預計可以創造幾萬就業機會、幾十億產值、引入多少外資、創造GDP成長好幾%這樣。

「經濟開發」的想像畫面大概就這樣。
總之就是劃一塊地、蓋個工業生技科學綠能whatever園區,然後就會經濟成長惹~

至於原本在那塊土地上種田養魚做工或沒在幹嘛的人,嗯,不好意思,為了拚經濟、為了產業升級、為了台灣的競爭力,要請你們離開這裡,政府會給你們補償。什麼!你不要補償、不想離開?你們為什麼要妨礙拚經濟、為什麼要阻止大家發財變有錢呢?為什麼還會有一些社運人士來抗議,你們都是台灣輸給中國韓國的元兇知道嗎?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幾個開發案:中科四期、苗栗大埔、桃園航空城……每個都上演這樣的情節。

但是,難道所謂的「經濟開發」真的只能像本土劇演的一樣嗎?難道那些抗議的人真的只是來亂的嗎?拚經濟的大旗是不是真的那麼所向無敵?我們難道除了GDP,沒有更值得追求的東西嗎?

我把結論寫在前面:絕對不是這樣。許多人認為專制是有效率的,民主就是太亂所以妨礙了經濟發展效率──這個觀點是錯的(也就是說,沒有證據能證明中國共產黨和新加坡比較能促進經濟成長)。唯有維護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權力,才是經濟發展的方法。

這當然不是我說的,而是諾貝爾獎得主沈恩教授說的。至於詳細內容,如果你還有興趣,就點開來繼續看下去吧!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單車環島遊記(Day11):下大雨會讓騎車像游泳

大家好,本部落格的父子單車環島系列又回來啦!

這個系列以一個月前進一天的速度持續著,到現在超過一年了。本來在環島過程中沒有想寫遊記的,當下只想好好體會旅途過程,直到環島完成之後,心情沉澱了半個月,才決定把和老爸的單車長征,跟我的工作體會一起寫出來。

先附上環島第十一天的地圖:從花蓮玉里的安通溫泉,到壽豐鄉的「後山歲月」民宿。
88.26公里行程的亮點,是遇上一場超大午後陣雨,讓我們懷疑自己是不是把車騎到游泳池裡了……

顯示詳細地圖

環島至今已過了一年多,我也從一介棄業廢柴,到某家公司上了5天班,然後又變成捨棄組織職位的獨立工作者。獨立的生活即將滿一年,雖然還稱不上富足穩定,但也餓不死、可以繼續慢慢前進。

組織裡當上班族,大部分時候要踏著既有路徑往目標前進,有做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多的壓力;告別組織之後,目標變得模糊了(這不一定是壞事),比較像是順水推舟、順流而下,「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然後看看它能變成什麼目標」這樣的心情。我試著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心裡偷偷認為這可能是職涯的最長久之計(而不是工作25年之後等退休金)。

不過這兩種工作哲學,也許就像「開車出遊」和「單車環島」,一個速度快、目的地明確;一個腳步慢、時常繞遠路。兩種旅行的方式各有不同的好處、不同的壞處,我過去用了7年適應了第一種(然後又覺得適應了的自己很奇怪),未來可能還要7年才能學到第二種。

人生就只有這麼一回,大概每個人都要浪費一點時間(或很多時間)來做點不一樣的事,才能標誌出自己和其他人的差別。我也許嘗試的太早或太晚,不過沒有後悔,因為這樣的日子真的很舒服,就好比我在一年前踏上單車,跟老爸一起悠遊在花東縱谷時的心情。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認輸吧,我們沒有競爭力!

這是我在聯合新聞網的專欄第五篇(原文在此)。話說文章刊出當天,中午我才清醒,打開臉書才看到正妹前同事留言給我,說:「欸你的文章被雞排妹分享耶!」

一篇文章竟然讓我跟兩個正妹有了交集,真讓人想謝天,從今以後我會更發奮寫文章的(?)

好了,說正經話。成長在台灣的我們,每天都會聽到「競爭力」這個詞,每個人從小就被形塑出「非競爭不可」的觀念,不想競爭、不去競爭的人,基本上是對不起國家民族社會父母的。但是,競爭力到底是什麼?我們又在競爭個什麼?其實很多人(包括我)都沒有仔細想過。

所以我決定花一點時間去了解「競爭力」到底是什麼,並且寫出這篇「反競爭」的文章。只不過……寫到最後,我也是不能免俗的「競爭力上癮」了一下,唉,看來台灣社會被競爭力真毒害得很深啊。

雞排妹轉貼這篇文章的真相在此!從今以後我會為了雞排妹更努力寫文章的~

======正文開始======

台灣是個「競爭力上癮」的社會。每天看到的新聞總是提醒我們,要趕快加強競爭力。

經濟新聞裡,只要一有GDP成長率下修的消息,馬上會有某些大老跳出來說:「競爭力輸中國,台灣就無法超生」(這裡)。匯率新聞裡,有的企業要求「央行貶值企業才有競爭力」(這裡);也有企業說「匯率不是我們能左右的因素,我們會自己加強競爭力」(這裡)。就連教育新聞的標題也是「12年國教要激活學生的競爭力」(這裡),此外大學也常常舉辦「青年競爭力論壇」,邀請企業CEO和學生對話。更別提洛桑管理學院每年公布的國家競爭力指標,連總統都不得不關注。

連小學生也知道,競爭力很重要!


我的某位友人有個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因為字寫得醜還不想改正,被他念小五的姐姐說:「媽,妳應該要好好管教弟弟,要不然他以後會變得很沒有競爭力,出去一定找不到工作。」這雖然只是個極私人的例子,但若說台灣連小學高年級生也知道競爭力很重要,大概不會有人反對。

我們很喜歡講競爭力,但是,到底什麼才是競爭力、又在競爭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