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太多被扭曲的國際觀,或者說,去你的國際觀


打開新聞台或上網,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類新聞:「留學國外人數減少,大學生欠缺國際觀」「上班族不願被外派,缺乏國際觀」「不要局限本土市場,創業要把市場放眼國際」的類似論述。彷彿出國留學、到國外上班、把東西賣到國外,就很有國際觀一樣。

在台灣,如果要票選一句最難反駁的話,我應該會把票投給「要有國際觀」。不過,當「要有國際觀」的談話繼續發展下去,每次我開始追問「那,到底什麼是國際觀啊?」「為什麼我們要有國際觀?」的時候,對話就開始變得有點尷尬

「國際觀喔,嗯……呃……總之就是,出國留學、把東西賣到國外、很international的感覺……」(謝謝你的說明,幸好我聽的懂international的英文)
「為什麼要有國際觀?因為要有競爭力啊!台灣不能隔絕於世界之外單獨生存,所以當然要有國際觀!」(突然開始振振有詞)



對大家來說,國際觀似乎是一種「雖然不太清楚,但總之很重要」的東西(就像要把書讀好、要找到好工作、要結婚、要生小孩這種事一樣。雖然不清楚,總之很重要),這也讓我開始好奇,到底什麼是國際觀?





國際觀跟留學、外派,沒有關係(你需要好奇和關懷)


在Google搜尋「國際觀」,會有169萬個搜尋結果(費時0.42秒),如果輸入的是英文「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更有爆炸性的1億8400萬個搜尋結果(費時0.25秒)。

從眾多資訊裡,我大概整理出「國際觀」的意思大概如下:

「有能力分析並關懷世界不同地區的視野。」(為了證明我的國際觀,我不能免俗的要放上原文解釋: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s the process of opinion and viewpoint that incorporates analysis and concern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並對這些事情產生觀點的能力。」
「對國際事物有興趣、對國際文化有敏感度、掌握國際局勢、了解國際緊密結合的現象(例如歐債危機對台灣會有什麼影響),最終找出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
「擁有專業知識、掌握世界脈動、具有國際關懷、展現人文素養。」

國際觀,是我們對其他文化好奇、了解與關懷。我們要掌握國際事件與局勢,才不會遺世獨立、被隔絕於世界之外。這聽起來很簡單易懂、沒什麼問題,但奇怪的是,以上這些「國際觀的定義」,卻跟新聞裡碎碎念的那些行為(英文不好、不願留學、不願外派、不開拓國際市場)沒有任何關係。


培養國際觀,不用學英文(你只需要求知欲)


所有談論「培養國際觀」的新聞、書籍或演講,都強調「學外文」的重要性。「外語能力好,不一定有國際觀,但要有國際觀,一定先要學外文」的概念根深柢固,不過,如果你真的很想知道「這個世界在發生什麼事,掌握國際脈動,有國際關懷」,其實英文超爛也沒關係啊!

台灣的出版市場有90%的翻譯書,難道是在翻譯假的嗎?看原文版《追風箏的孩子》會比中文版更快了解阿富汗嗎?如果想了解東非大裂谷的自然生態,看國家地理頻道(有字幕)是最快的方法吧。此外,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看也看不完的國際資訊,不論是海地獨立史、泰國紅衫軍、韓國流行音樂都一樣有中文資料。

更何況,當你真的很想了解一件事的時候,語文障礙根本不是──好吧,我說得太武斷了,但至少幾乎不是你的障礙,因為誰都可以找人來幫忙翻譯。或者,邊看邊學啊,查字典慢慢看,總看得懂了吧?

當然,我不是說我們不用學英文,學語文當然是一件好事,只是那跟國際觀沒關係。如果你想了解國際新聞、國際局勢,爛爛程度的英文(如我)也夠用了,加上一本字典或google翻譯更是如虎添翼。20年前有很多人為了聽懂日本歌而學日文,現在也有很多年輕人為了聽韓文歌而學韓文,語文永遠不是阻止我們了解事物的最大障礙,求知欲才是。


國際觀,跟競爭力沒關係(你需要的是了解人性)


此外,另一種非常有力的訴求是說,國際觀跟你的競爭力有關。這種說法主張:「現在很多企業是跨國公司,職場上,我們常需要跟不同國家的人合作,因此了解不同國家的狀況就愈來愈重要。」這個說法乍聽之下不錯,但是我總覺得怪怪的。

其之一,這種「競爭力觀點」也強調你應該學好外語,才能跟外國人溝通,但我實在是懷疑為何大家都忘記世界上有他媽的翻譯這種職業了??

語文能力跟國際觀,跟競爭力有關係嗎?卡洛斯.高恩(Carlos Ghosn)在日產汽車創下了神話,他去日本以前連一句日文都不會說啊!難道曼尼(Manny Ramirez)來打中華職棒之前,就很有國際觀、很會講中文嗎?你在職場上厲不厲害(競爭力),跟你會不會講英文沒有太大關係,當你夠厲害的時候,公司會給你一個翻譯。

當然我不可能質疑「英文超優,求職更有優勢」的論點,畢竟如果你會講英文,公司派你去國外就可以省成本,至少有成本優勢啦。

不過,當你真的做到經理人,要去國外和不同文化的人溝通、合作、一起工作的時候,你的語文能力和國際觀,並不會影響你的表現,反而,你尊不尊重他人、了不了解人性、能不能凝聚團隊、有沒有辦法推動變革、敢不敢做出困難的決策才會──這些能力都是對主管的基本要求,就算你只在國內當經理人,沒有要去國外工作、管理來自7個國家的24個團隊成員(7跟24可以用N和M代替)也都需要這些能力。


培養國際觀,不用出國(你忘記台灣就有很多外國人)


當然,另外一種說法是:「趁年輕去國外走走,了解各地文化。」好啦,這當然也不是壞事,比方說出國念MBA(學費好幾百萬),有來自19個國家的32個同學(當然,也可以用N和M來代替)可以讓你交流不同文化。可是我只要星期天到台北晴光市場,也一樣可以跟菲律賓人交流文化啊(他們說不定台語比我還好)。

中壢火車站、台中中山公園不也很多外勞嗎?或更方便的,隨便走進一家越南餐廳跟老闆娘聊天,不也可以掌握越南文化和國際情勢嗎?大學同學裡也總有幾個馬來西亞僑生吧?甚至你家就有印尼外勞,但你卻很少跟他聊天(印尼外勞說不定還去過杜拜,出過的國比我還多)。

我們心裡的「國際觀」是有等級的。對於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很多人想貼上去了解,但是印尼、菲律賓、越南這些跟台灣愈來愈相關的文化,我們不屑紀念。我常聽說台灣有60萬台幹在中國工作,在中國怎樣怎樣的,但很少聽過有人談40萬個在台灣工作的外勞,怎樣怎樣的。

所謂的「國際觀的定義」不也包括「全球關懷」嗎?還是說了解薩摩亞群島薩爾瓦多塞內加爾文化,對「競爭力」沒幫助,所以不用了解也沒關係呢?

當然,我不反對去國外走走、行萬里路的好處,但所謂的國際觀,不是只有想變成先進國家而已,還包括關懷落後國家,不是嗎?


自己要國際觀,卻不讓外國人有國際觀(你需要更多本土觀)


最後,常常有人說:「看外國的文化作品,是培養國際觀很有效的方式。」比方看《追風箏的孩子》可以了解阿富汗文化,從《三個傻瓜》了解印度文化,看《沙門空海》了解古代日本和中國交流……等等。這絕對沒錯,我也百分之百贊成,但我覺得詭異的地方在於,我們是這麼渴望了解異國風情、外國文化,卻不讓外國人了解台灣文化。

當你想拍一部濃濃本土風情的電影,人家會告訴你:「你題材不夠國國際化,會賣不出去。」等一下,難道《追風箏的孩子》很國際化嗎?它題材根本超級本土化的吧,《哈利波特》很有國際觀嗎(只有英國觀吧)?《三個傻瓜》有嗎?都沒有(太國際觀的話,怎麼會有異國情調、能讓我們了解「和世界不同」的獨特文化呢)。

我們想要透過「濃濃的異國情調」的作品來增加自己的國際觀、了解外國文化。但每當有本土風情的作品問世,就會有人撻伐說什麼格局小啦、低俗啦、只會自我凝視啦、不夠國際化啦,好像我們想盡辦法不讓外國人看一些「濃濃台灣情調」的作品來增加國際觀一樣,這實在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看到本土風作品就覺得低俗,但是看到外國風情作品,又會來教訓人說「你們都不培養國際觀」,這其中的差異是倒底怎麼產生的呢?


真正的國際觀,以及被扭曲的國際觀


如果你想更有國際觀,就更需要充沛的本土觀來對稱。沒有本土觀的國際觀,只會變成「台灣就是制度很差,不像國外都怎樣怎樣」「以前我在倫敦的時候……」這種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外國觀」而已。一個人如果討厭自己,一心只想變成其他人,最後只會淪落到失去自我的下場。當你都不愛自己,別人怎麼會愛你呢?

我每次說自己英文爛、不想留學、絕對不去中國上班的時候,都會被「沒有國際觀」的眼神指責。天知道「真正的國際觀」跟「被扭曲的國際觀」根本不一樣。

再說,我只是不想對於L.A.的街景比太麻里還熟,可以細數美國東西岸的文化差異,卻不懂台灣東西部的文化差異,在中國工作幾年了擔心娶不到台灣老婆,不知道五月天出了新專輯,到KTV要唱什麼流行歌,回台灣跟同學碰面的時候總是說:「朋友還是老的好,真想跟你們再聚一聚,但我明天又要飛了。」





190 則留言:

  1. 「但我明天又要飛了」看到這句超好笑XDD這已經是一種虛榮的象徵了,但又感覺很可悲。收穫良多呀,很好的一篇文章,感謝版主!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問您從何處看得出來這是"虛榮"的象徵呢? 版主文章的論點我覺得大部分都很有道理也都認同,但單就最後這段文字,實在無法苟同。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針對語言學習這方面,的確許多國際大事可以用中文去理解。但是語言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語言本身其實帶了自己的文化和邏輯。而這些文化和邏輯其實會限制一個人思考的方式。舉例來說,如果想要理解日本人怎麼思考的,那真的要學日文才會理解。有些英美的詩詞,也要理解他們的語言,才能理解背後的文化及語言上的雙關。

    因此,語言雖不是了解國際觀的必要,但絕對可以幫助理解不同文化的人的思考方式。

    關於語言對思考的限制,可參考這篇的Sprache spricht段落:
    有意義的哲學名言
    http://wensonyeh.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_27.html

    關於語言和文化的思考,可參考chenglap曾在ptt上的回應:
    http://chenglap-ptt.blogspot.com/2009/09/re_3432.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的確是如此,而且有時要真的打入其溫畫圈子裡才能了解那些想法。
      但是本文對於過繼觀的想法我也表示認同!更重要的應當是對在地文化的認識,不然你要和外國朋友講什麼?
      ps.常常有日本朋友嚇到,為何我日本史比他們熟。

      刪除
    2. 一句外語A,直接翻成中文B,確實會有很多訊息是從直接看中文B看不出來的,但當我們學習該外語,體會並了解了外語A傳達的細微意思,難道不是透過中文的腦袋去理解的嗎?例如英語「cute」直譯為可愛,但美國佬在形容一個人為「cute」的時候,其實也蘊含了帶有「笨拙、愚昧」的意思。

      那麼這裡的差異僅僅不過只是翻譯者願不願意把文字翻得更細緻或下更多註解來讓不懂外語的讀者可以有外語本身的文化脈絡語意可尋,或者為了簡便直譯就好這樣之間的選擇。看起來,學外語才能理解人家在說什麼並不必要,翻譯做好就能做到。

      刪除
    3. 其實就算學習了外語,也不見得能夠避免語言帶有著自己的文化、邏輯甚至是歷史。我們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仍舊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某個意義上,我們還是不斷地在進行翻譯,就連不是外語,只是同語言使用者的語言交流都有著各自的理解跟想像。某個意義上,這不是學了外語就可以解決,而是本質的制約。但無論如何,學習外語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理解這些限制、讓我們在理解對方的時候更小心,這應該都還是有正面的影響。
      p.但這還是要看外語學習者自己的修行如何了...

      刪除
    4. DUST: It's funny to see how you interpret and explain the adjective "cute," trying to emphasize and strengthen your point by claiming that when most people ar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let's say, English, they're actually attempting to understand a certain word by using "Chinese Brain," as you may call it, or through some Chinese criteria. Obviously, the problems come from the learners themselves because it's just plain wrong to stay with thoughts or ideas you might feel more familiar with when you'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Frankly speaking, learning a culture from learning a language means that you should just put out how you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when speaking Chinese in a conversation, and try to think as if you were a foreigner, whose nationality depends on what language you're learning. Trying to justify the wrong ways in the whole process will not vindicate your claim that the only differ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translators and whether they do correctly, comple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translate articles, books, etc.

      刪除
    5. 翻譯有時候不能百分之百,可是翻譯有其必要性;如果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外語能力,那麼視野將不會被參差不齊的翻譯水準所左右。如果學英語或其他語言,你會知道,不同語言的邏輯通常代表著另一個文化的價值觀;有時候甚至不同時代的同一種語言意義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你只是用中文的角度去看世界,那麼只會看起來十分怪異而不合他們的邏輯。另外,可以請DUST大分享一下是在哪一本字典看到cute有笨拙愚昧的意思?
      我用Dr. Eye的結果如下:
      1. attractive in a pretty or endearing way
      2. inf. sexually attractive
      3. inf. affectedly or superficially clever
      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謝謝!

      刪除
    6. 對啊! 有教育界名人亂翻譯書籍, 誤人子弟. 如果自己具備外語能力, 更能有效汲取新知/掌握世界脈動!

      刪除
    7. 我這樣講吧,公司也沒規定你加班不能報加班費,你會報嗎?

      我不熟悉英文,我也不熟悉DUST,更不熟悉這位匿名先生/小姐,但我知道文化這種東西的彈性非常強,cute有笨拙的意思,老實說我一點都不意外,或許是某地方言,或許不是所有外國人都這樣,但是這位匿名先生/小姐的世界,看來是可以用字典來概括的。

      刪除
    8. 很遺憾的事情是,一本有權威性的字典,是會把所有定義都囊括其中的,而不是你/我說的算的。而不是一個不學無術、講話連點功課都不作的人,在網路上隨便說的定義就算得了的,不然以這裡的邏輯,那還真是"cute"阿...我想可能是前後文的弦外之音,而並非那個字就是那樣翻譯。

      刪除
    9. 我讀過一些華爾街、紐約時報或者其他的文章,時代雜誌也好,我還沒有看過需要用到字典裡面沒有定義的定義需要使用才能理解文章。那只是一個不怎麼懂英文在騙另一個不怎麼懂英文的人講的話而已。然後就有人這樣被騙了。

      刪除
    10. 一堆人答非所問.... 到底有沒有再看文章啊 = =
      焦點在於國際觀跟太多東西畫上等號
      沒說畫上等號的東西爛
      一直焦點在那些畫上等號的東西有多好

      Zz

      刪除
    11. 很不錯的一篇論述. 我想文化自信是本土觀形成的充分與必要條件, 而有了本土觀以後, 才談得上國際觀. 或許我們都或多或少對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 才會有所謂扭曲了的國際觀. 弔詭的是, 如果一謂強調本土,觀 缺少反觀自省的能力, 又恐落入了封閉的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 如何在其間求得平衡, 值得我們學習. 很發人深省的一篇文章, 謝謝分享.

      刪除
    12. No no no, cute沒有那樣的意思。Dust會有這樣的誤會,我在猜想是把反諷語句誤解了。正因為cute有clever or cunning的意思,所以可以用在反諷,諷刺人笨。

      刪除
  4. 吹毛求疵:台灣人面對英文講得好的外國人多半會跟他們說英文。而台灣的菲律賓人因為英語較其他外籍勞工講得好,台語、中文說得好得比其他外籍勞工就少很多了。

    回覆刪除
  5. 可否借轉呢 會附上作者和出處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歡迎轉貼,拜託不要戰我就好XD

      刪除
    2. 如果您自認是真理何必畏戰!?

      刪除
    3. 樓上不懂阿宅。
      阿宅就是兩種人而已:
      1. 好戰。
      2. 懶得戰。

      作者應該屬於第二種。

      刪除
  6. http://dicky.twbbs.org/2011/09/99.html
    我也有關於國際觀的文章耶!

    回覆刪除
  7. 一語中的,簡單明瞭!!
    借轉,3Q!!

    回覆刪除
  8. 您好,
    我是ETtoday新聞雲的網路編輯,
    請問這篇文章可否轉至我們的論壇?
    會附上作者及原文出處。
    十分感謝您的閱讀。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
      這篇文章已經轉至ET論壇,以下為文章網址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506/202364.htm
      再次感謝您的支持!

      刪除
  9. 借轉到 博雅青年講堂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w.latea)
    如果不妥請通知,將立即移除~
    感謝您!

    回覆刪除
  10. 1. 看看全世界500大公司:
    - 179個來自英語系國家 (US,UK,CA,AU)
    - 133個來自其他歐洲國家 (歐洲英文普及率超過50%)
    - 179個來自亞州: 其中98個來自非華語系國家

    今天要是有兩個人要跟你做生意,要是其他條件相當,一個能和你直接溝通,一個不能?你會和誰合作?

    2. 的確會有人去翻譯國際大小事,但通常翻譯會加上他們自己對於事件的詮釋,所以你看翻譯也只能懂翻譯者的看法。而且,翻譯的深度不會比原文深。就拿西方國家最近很火的議題同性婚姻來看就好了。中文的wikipedia只有3頁,英文的有39頁。當然,中文的每個字的傳達的資訊比英文多,所以英文會比較長,但沒有十三倍之差。也可以從參考文獻看出兩篇文章的資訊涵蓋的差別:中文頁面只有5個參考文獻,英文的有264個。

    3. 如果你要跟世界打交道的話,當然也要瞭解他們的思維,他們的人性。在這方面,比較少會有人用中文來寫外國人的觀點,畢竟觀點都是外國人自己寫的。要懂也只能去親身體會,然後間接觀察出不同民族間的差異。但如果你沒辦法跟這些人溝通的話,相對的也比較難瞭解他們的想法。

    當然,也沒有人會強迫你去學英文,但在商場上和社交上別人會比你有優勢就是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我還是覺得要把英文學好

      刪除
    2. 其實並不能說你說的錯,只是對照起來格局稍嫌小了
      1.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並對這些事情產生觀點的能力。
      2.對國際事物有興趣、對國際文化有敏感度、掌握國際局勢、了解國際緊密結合的現象例,最終找出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
      3.擁有專業知識、掌握世界脈動、具有國際關懷、展現人文素養。

      我認為作者提出的這三個說法更能詮釋 "國際觀"這三個字

      而您仍然在強調語言 而非 國際觀

      刪除
    3. 會說英文只是體現在國際社交,跟國際觀是兩回事,誠然語言是敲門磚但不是一切。就算英文流利但未能體現跨國關懷也是枉然。

      刪除
    4. 我講的也是國際關,但我只是想對於作者的論點:國際關1.和競爭力沒關係2.和語言沒關係3.和出國沒關係一一反駁罷了

      刪除
    5. 說真的啦,我覺得 Ricky Pai 您不是在說國際觀吧?在我看來,您的論點應該是:外語能力 1.和競爭力的關係 2.和國際觀的關係 3.和出國的關係 才對吧?
      另外,經翻譯過的資訊"量"會比原文少這我是認同啦,但怎不想想被省略的內容是不是有著根本不需要翻譯的理由?難道譯者不能幫讀者先篩選過無意義的片段嗎?我不相信真的所有的書籍都非得要一字不漏的翻譯才能閱讀。且只用一個維基百科的例子頗難說服人的,真的要查深入點的資料,難道不能去查查有沒有紙本的專書、或是其他來源?且據文中內容想必您的外文十分不錯,既然嫌中文維基百科內容不足,還望樓主參與、協助中文維基翻譯外文條目,造福我們的些不具有樓主所謂"國際觀(實為外語能力)"的芸芸眾生。
      最後,人人都會在職場打滾,但並不是人人都會在商場打滾,並不是人人都會有機會或是有能力與前500大企業有交流,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與福份能參加滿是外國人的聚會,或是所謂的"社交",說真的啦,在學"國外"的外文前還是快去練熟台語客家語這類"國內"的外文,跟您長輩聊天打交道的"社交",卡要緊啦。不是人人有外國朋友,但總人人(幾乎)有長輩吧?

      刪除
    6. Ricky Pai,個人覺得您的英文不管再怎麼好也沒用!!因為您還是沒有辦法理解英文文章的意思!! !就如同您會中文,可惜您看不懂本篇作者要傳達的意思~
      作者已經在文章中指出:當然,我不是說我們不用學英文,學語文當然是一件好事,只是那跟國際觀沒關係。人家已經明明白白點出求知慾的重要性~您卻一直著墨在語言的重要性....

      刪除
  11. 作者您這個句子沒寫完啊!您到底不想要怎樣啊?

    「再說,我只是不想對於L.A.的街景比太麻里還熟,可以細數美國東西岸的文化差異,卻不懂台灣東西部的文化差異,在中國工作幾年了擔心娶不到台灣老婆,不知道五月天出了新專輯,到KTV要唱什麼流行歌,回台灣跟同學碰面的時候總是說:『朋友還是老的好,真想跟你們再聚一聚,但我明天又要飛了。』」

    我雖然同意您大部分看法,但是有些人了解L.A.街景或美國東西岸差異並不是出於自願,而是每個人不同出身背景自然之驅使。您這種說法反而顯得對於這些人過於苛刻了點。重點應該是有好奇心和對彼此的關懷不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作者應該是想表示,好奇心與求知慾才是國際觀的根基。雖然身處異鄉難道只能關心周遭事物嗎?

      刪除
  12. 還有

    4. 世界絕大部份的技術性文章與學術論文都是英語而且沒有翻譯的。今天要是有需要學習新的技術的話,請問不會英語的話怎麼學?很多專業術語也都是沒有中文翻譯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重點始終都在國際觀三個字
      有國際觀不見得英文一定要好 英文好不見得有國際觀 如此而已不是嗎?
      不必講到什麼學術論文還是學習新技術什麼的 扯遠了吧

      刪除
    2. 所以先生外文很好很有國際觀囉?
      1.請詳細闡述關於此次馬來西亞選舉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
      2.關於美國對於東亞及中東地區的未來打算(已你的觀點與既知事實
      3.未來經濟發展預測

      我同意外文很重要,但我可以很直接的告訴你TOEIC 980分以上也不會告訴你這些事情
      謝謝 ^^

      刪除
    3. 1. 馬來西亞使用類似美國Electoral College分區投票法,導致勝選方不需要得到大多數選票而當選。而且離上次大選間,執政黨重劃選區,減低在野黨在某些區域的優勢。在野黨也宣執政黨有許多做票嫌疑。

      2. 我真的能預測的話直接去做財經來買賣原油期貨就好了吧?但基本上在中東就是擁固幾個強權來當地區的看門狗(以色列,阿拉伯),東亞的話就是利用日本韓國台灣向中國施壓。當然,對於這些地區也要看下一任總統是誰勝選。一般來說,共和黨會對中國和中東實施相對嚴厲的政策。

      3. 我可以反問你自己知不知道嗎?知道的話我就照你講的去買股票就好了?但基本上以大局來講全世界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在慢慢遲緩或面臨危機,所以以開發國家都開始實施各種保國政策,如陸續放低自己的利率以便利出口(例:美國,中國,日本),和民間想限制移民入境以確保自己國民工作機會。

      我沒考過TOEIC,但你想說我不懂國際時事的話真的對錯人了。

      刪除
    4. Ricky Pal 說到重點,給你一個讚!

      刪除
  13. 作者從頭到尾就沒有說學外文不重要,只是學了外文不代表你就有國際觀。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肯 一堆樓歪了
      都不看文章的

      刪除
  14. 不用有什麼國際觀啦!回去鄉下種田就好,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不是更開心?反正只要能自給自足,管她國際上發生什磨事情,不會英文,所有年輕人都去中國找工作就好,只要講中文,搞不好最後全世界都會來學中文,學習偉大的中國文化,到時候「國際觀」等於「中國觀」,不是比較輕鬆?XD

    回覆刪除
  15. 我發現用"国际观"→約有 192,000,000 項結果 (搜尋時間:0.21 秒)
    而"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約有 191,000,000 項結果 (搜尋時間:0.20 秒)
    恩....................

    回覆刪除
  16. 同意作者的觀點, 國際觀是可以培養的, 不論人身處何處, 是否有出國就業.讀書.遊覽的想法或經驗

    但是對於最後一段卻有些疑慮,外派.留學.產品外銷主要出自個人生涯規劃或是公司獲利計畫後的考量,而種種描述--街景.對當地文化差異的認知.交往對象的考量.喜歡的歌手的近況, 透露了作者對台灣土地上人.事.物的感情和個人觀感, 喜好與想法是每個人的自由與權利, 但用來當本文的範例在某種程度上削弱了主旨的客觀性

    最後, 我同意即使不出國, 也可以關注世界各個角落上發生的所有事情, 進而培養國際觀, 也同意應該花更多時間了解更關懷自己所生長的土地, 但是我會尊重朋友選擇的生活/工作方式, 「朋友還是老的好,這麼快就要離開了,保持連絡,希望很快能再見面。」

    回覆刪除
  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tL9jxcXDE

    回覆刪除
  18. 講的好啊~!But~俺也是靠英語商機吃飯滴~所以對外還是得幫洗腦,私下則是在這裡幫你贊聲~!

    回覆刪除
  19. 國際觀,就是你怎麼看這個國家以外的世界,就這麼簡單。競爭力,人文關懷,或是出國留學,都是在這個目的之下發展出來的行為。就好比你家的事情以外,你有沒有關心過里民村民之間發生了什麼 事??

    國際觀,是一種行為觀察,是一種文化體認,是一種視界與思考模式的疆域,國際視野與視角的設定與了解其他國家的行為。

    培養國際觀,不需要會英文,讀原文書,交金髮妞或是出國遊學。重點是你知道世界長的大概是什麼樣子,他們大概是什麼樣子,也許會怎麼樣或是發生了什麼事。重點是,你關心過嗎???

    為什麼要有國際觀?如果台灣是天朝,自給自足,無需外援,那麼國際觀便不重要。如果我們是國際活動的一份子,那麼你的活動,跟別國的活動有了比較與交流,那麼國際觀就很重要。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就是這個意思。國際觀與本土觀,沒有誰比較重要。

    國際觀,只是看事情的角度,多了一個參考視點,沒有要貶損本土的意思。在我小的時候,對老一輩的人而言,外國就是美國。對我青少年的時候,亞洲就是日本。至少在我唸高中的時候,大部份人都認為西方世界就是英國。即便到了今日,現在很多人,都覺得伊斯蘭教就是恐怖份子的另一個稱呼…:(

    如果你連你的對手或是客戶是誰都搞不懂,你不會有競爭力。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出國,而不是了解別人的生活,你不會培養國際觀。

    台灣的狀況,是漠視與不關心,缺乏國際觀,只是一個病徵罷了…:(

    回覆刪除
  20. 感恩!謝謝您的無私
    借分享至https://www.facebook.com/urbestmichael?ref=tn_tnmn

    回覆刪除
  21. 您好,
    我是商周 網站討論的編輯,
    想轉載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 人
    文末會附上作者及原文出處。
    我們的討論區網址為:
    http://forum.businessweekly.com.tw/

    如蒙同意,
    將 全文張貼
    感恩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分享吧!商周討論區我常常在看,只希望這篇不要被戰XD。

      刪除
    2. 哈哈哈哈
      有人戰 就表示是 紅文啊~~~~

      感恩

      http://forum.businessweekly.com.tw/topic.aspx?fid=60&tid=4129

      刪除
  22. >卡洛斯.高恩(Carlos Ghosn)在日產汽車創下了神話,他去日本以前連一句
    >日文都不會說啊!難道曼尼(Manny Ramirez)來打中華職棒之前,就很有國際
    >觀、很會講中文嗎?

    舉例錯誤, 這些都是本身是強勢語言的使用者,
    如果假設今天某強者是東非某小國的人,
    不先學強勢語言他是有辦法變成你所謂的"夠強就自動有翻譯"的人嗎?
    除非像七龍珠漫畫裡可以量測誰是強者, 不然自己再強別人沒辦法跟你溝通,
    誰知道你強阿!

    回覆刪除
  23. 美國佬不也認為自己的觀點就代表了國際觀
    所以語言歸語言,觀點歸觀點,這是兩碼子事
    但作者很聰明的用彼此的矛盾來立論
    我只能說這很合台灣普羅大眾的閱讀口味,
    如此而已~~

    回覆刪除
  24. 說的超棒的w
    不好意思借轉

    回覆刪除
  25. 我認同台灣人普遍有種心態,『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就我所認為,台灣沒有建國,國力不強盛,社會認同感低,自私個性無法團結,自掃門前雪才是主因,你雖然點出台灣人的心態,但你的建議,似乎沒治到根本。

    回覆刪除
  26. 沒有開闊的國際觀,是無法培養健全的本土觀。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沒什麼不好,
    因為讓我們有機會謙卑地學習別人的好,
    而不是無知地擁抱自己的偉大。
    自己社會自己國家不被認同,
    是自己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

    在還沒看過各國的月亮前,請不要說台灣的月亮比較圓。

    回覆刪除
  27. 很簡單, 都是台灣的新聞媒體的誤導啊。

    還有回樓樓上, 我想你應該不是台灣人吧, 不懂台灣歷史怎能說台灣沒有建國。

    回覆刪除
  28. 您好,這邊是「龍口食品同樂會」的小編「小龍」。是否也可以轉載您這篇大作到我們的「粉絲專頁」板上,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轉貼吧!(雖然說這篇不是什麼大作……)

      刪除
  29. 國際觀=國際化?
    把商品打入世界 那叫商品國際化
    但是需要創造出能打入世界市場的商品 那開發商品者需要有國際觀 才能迎合世界大眾並且取得管道順利打入各國市場吧?
    所以把商品賣到國外是不是需要具備某種程度的國際觀呢?
    當然我不認同這就是國際觀:「國際觀喔,嗯……呃……總之就是,出國留學、把東西賣到國外、很international的感覺……」

    若國際觀與國際化具備某種程度的關係
    那麼英語好 不見得有國際觀是肯定的
    但英文是國際化的語言又是不可否認的

    回覆刪除
  30. 你這樣說 阿桐伯就又要生氣了

    回覆刪除
  31. 國際觀是啥? 不就是單純對人類群體活動的觀察和思考嘛, 只是把範圍擴大了些... 這些名詞被過度使用的時候就和[人權]一樣成了單純的符號...

    回覆刪除
  32. 這篇對國際觀的想法比較中肯
    http://tw.myblog.yahoo.com/protocol-tw/article?mid=267&prev=272&next=173&l=f&fid=6

    回覆刪除
  33. 難怪上個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錢致榕問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同樣的問題時,也得不到答案~

    回覆刪除
  34. "國際觀,跟競爭力沒關係" -> 太獨斷

    "但我實在是懷疑為何大家都忘記世界上有他媽的翻譯這種職業了??"
    "你在職場上厲不厲害(競爭力),跟你會不會講英文沒有太大關係,當你夠厲害的時候,公司會給你一個翻譯。"
    -> 是有,但是大多企業是請不起,就算你當到主管也不會配給你一個隨身翻譯,如果連一些formal document都需要請人來逐字念給你聽,那
    請問你怎樣辦公? 如果你說的是郭董等級的人物,那我沒意見,但是這種例子對一般人而言都不需要參考。

    "你的語文能力和國際觀,並不會影響你的表現,反而,...、有沒有辦法推動變革、敢不敢做出困難的決策才會"
    -> 國際觀會影響你的思考方式,怎能說得好像跟變革以及決策毫無關係,作者邏輯不好(?)
    -> 語文能力好當然是一項表現不是嗎? 什麼叫做不會影響你的表現

    補充:
    (你要不要去國際大公司、各行各業 走走看看,不要當井底之蛙)
    (不要以為你很會講,很多人贊同你,你說的就是對的,就是真理,你這麼有guts要不要去推翻國高中英文課,反正你都說沒多大用處了)
    1. 一般人(公司基層)根本不會專屬的翻譯員,但是只要在國際大公司工作,你每天都要閱讀英文的文件,很多也是公司機密不公開,
    難道你要告訴我,你用google翻譯或翻譯軟體? 翻的那麼爛你告訴我你怎麼工作?
    2. 舉個台灣最多的工程師或研究生當例子好了,你每天google solution或是paper,都是英文,你說你要一行一句去找翻譯? 就算都翻對好了
    ,你會多有效率我就不信。再說很多時候都是即時的英文討論,你要等你的及時翻譯? 那你的資訊就慢人一手。
    3. 你說要交國際朋友好了,大家大多就是用英文溝通,一般人的case是,你不會英文根本不會有人想跟你交朋友!!你說來台灣的外國人中文就
    很好我同意,但是你只會中文無形就限縮你的交流範圍(只限定會中文喜歡中華文化的那些外國人),難道這樣的國際觀就客觀公正?

    結語;
    你摸的良心替社會新鮮人想想,英文不好真的沒差嗎? 就憑你一些偏頗看似好聽的言論,就想完全否定英文對一個人的競爭力,這樣有負到社
    會責任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兄,你講的東西已經脫離國際觀的概念了耶......你就是作者所說的那種扭曲國際觀的人呢,要是國際大公司換做不是使用英文,那你指的國際觀是?語言也是一種工具,但不代表國際觀就是語言。

      刪除
    2. 真無言
      英文好的好處多到數不清,英文不好的缺點也多到數不清
      這已經不需要什麼宣傳了好嗎
      但是作者所強調的是「就算英文不好也可以有國際觀」重點是「求知慾」

      這就像是
      有錢的好處多到數不清,沒錢的缺點也多到數不清
      很多人都想說要是我有錢我就可以好好笑順父母
      但是強調「沒錢就不能孝順父母」那就大錯特錯,
      錢跟英文都只是工具,重點是有沒有「孝心」跟「求知慾」

      刪除
    3. 這篇回文沒說國際觀就是語言啊!!!!!
      完全就是這篇文章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
      這篇文章可以說國際觀不代表語言,
      但不能說語言對國際觀不必要,
      這是絕對錯誤的,
      作者可以強調「就算英文不好也可以有國際觀」重點是「求知慾」,
      但不應該說的一副好像都不需要英文,也不需要出國一樣,
      我了解他想表達的或許是要大家多有國際觀的求知慾,
      但我覺得在內文許多地方的描述都太偏離這主題,
      太過強調「不需要英文」跟「不需要出國」
      很容易誤導讀者。

      刪除
    4. 這回文樓歪好大........=,=

      會不會擺錯重點了?
      明明就在講"國際觀"...又不是在討論"懂英文重不重要"....(傻眼)

      刪除
    5. 作者是雜誌編輯, 工作內容不太需要跟外國人有直接交流, 所以才會覺得英文不重要. 外面的產業(跟國際有交流的), 除了老闆級的, 我還沒見過哪個經理級的不會講英文, 基本上對老闆來說, 如果得花錢幫你請個翻譯, 那不如直接找一個會英文的.
      但可惜的是, 永遠有人比你更厲害. 你不會英文就已經輸人一截了.

      刪除
    6. 除了insular我想不到更貼切的形容詞
      希望作者以後的文章能多多鼓勵大家積極進取
      而不是反智

      刪除
    7. 要用心看文章。

      文中所說的語言不重要指的是「關於培養國際觀的關鍵,語言比求知慾不重要」
      如果談的是競爭力,我同意語言重要得多,但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至於語言為何不重要?外文是理解國外文化重要而有效的一個工具啊!?
      因為當一個人「有了更關鍵的求知欲」,他會去克服語言的障礙,甚至去學習語言
      所以為什麼跟求知欲相比,語言能力就不重要?
      因為當你有了前者,距離擁有後者「雖不中,亦不遠矣」

      刪除
  35. 或許筆者為了凸顯他認為的國際觀意涵,因此在下筆部分讓人抓到空隙挑起筆戰
    但閱讀一篇文章不就是該看見,其真正要表達的意涵嗎?

    國際觀純粹是種態度,一種願意了解各種文化、互相包容、學習的態度,我看有些人回覆拉回語言能力、國外生活等等,但這些拿去對於培養國際觀人才最迫切的跨國企業來看,語言可以學習、出國更只需要砸錢,但國際觀的態度是種特質,可能是生活過程培養出來的、是獨立思考的素質之一,這種國際觀概念在許多HRM資料上都顯示如此,國際觀應該是廣義的範疇,而不是狹義的條列式項目

    國際觀會影響你的人生態度,但它並不完全影響你的職場生活,許多工作是不需要具備國際觀就可以勝任,甚至到了科長、主任、經理階級都有可能不需具備國際觀,國際觀和語言能力並不衝突,甚至是兩件不完全相干的事情,一個是內化後的進階能力,一個是學習後的基本能力。

    因此我不反對筆者否定英文與國際觀、甚至競爭力的關係,我賣雞排年收入百萬,我不講英文,你托福滿分,年收入60萬,誰的競爭力高? 沒有比較的意義,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

    你英文很好,你可能可以爬上本土大企業的經理,但你英文很好之外又具備國際觀,你可以爬上跨國大企業的經理,兩者之間的層級顯而易見,

    如果微軟、APPLE、GOOGLE,這些科技大廠是使用中文的公司,發起工業革命的是華人,那所謂的國際觀就會是"我們",所以反對筆者國際觀的人,其實就已經陷入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思維中了,不過也反映出台灣人的特質,遇到和國外相比的事情就吹毛求疵,狹義再狹義

    回覆刪除
  36. 角度差太大 夏蟲不可以語冰.......地球是平的 任何地方的事情 都會直接或間接 或產業不同 有的要2年後才有影響 影響大或快的是環境 如SARS 氣象 颱風沙塵暴 其他如金價 石油 匯率 其後是戰爭或政治或... 其後又是發生機率的多變量因素 或複雜的人文變數 每項都是專業學問 語文只是基礎項目.....往前往後 都有模擬系統可推算 決勝於千里之外....井蛙觀星 自說一套 只要高興就好 何必杞人憂天 命運由人擺佈就好

    回覆刪除
  37. 有些理論看英文的書比較詳細
    中文翻譯有時候反而它翻得很難理解

    以日韓商來說,懂中文的話在中國大陸建立非正式人際關係會吃香很多

    請多做相關研究再來發文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語言重不重要阿...

      您可能沒抓到此篇文章的重點才發文

      詳細看過一變再來發文

      刪除
  38. 而且不管是在哪一個國家做人際交流,都靠翻譯人員的幫忙對於人際發展的障礙是很大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語言重不重要阿...

      您可能沒抓到此篇文章的重點才發文

      詳細看過一變再來發文

      刪除
  39. 若是有一個人宣稱"我很有國際觀, 因為我常用google翻譯看國際新聞, 而且我常跟在台灣的外國人, 例如外勞聊天",為免也太可笑? 是, 您所定義的國際觀可以從這些管道獲得及培養, 但是這些遠不如親身體驗而得到的國際觀。這就像一個人沒交過女朋友卻宣稱自己是兩性專家一樣。

    另外, 在台灣與外國人交流, 確實是一種"國際"交流。但是這只是單方向的交流,您也需要自己踏出國門, 在別的國家以外國人的身分和當地人交流, 才能完整的體驗到身在國際社會, 自己的定位如何? 有何文化差異?

    如果只是宅在家裡卻宣稱自己很有國際觀, 那只不過是另一個鍵盤國際專家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利用網路跟翻譯工具去了解世界一點也不可笑
      原作者並沒有希望每個人藉由這些方式就變成國際「專家」
      而是很基本的能夠去「關懷這是世界上發生的事,並且可以自己有所理解與想法」
      什麼東西都以為拿出「專家」「完整的體驗」這類級距的差異來劃地自限

      事實上,你才可笑

      刪除
    2. 但這篇文章說的一副根本不需要出國的感覺,事實上在台灣國內的國際交流跟出國體驗的國際交流可差遠了,真正要了解得越多當然要看得越廣,不只平常在網路上關心也要有能走出去的心態。

      刪除
    3. 文章的意思是,不要把出國當作「國際觀的指標」
      當你很關心世界上的事情,出國才會對國際觀的建立有幫助
      所以「出不出國一點都不重要」這個觀點,指的是「看待其他國家的眼光更重要,有這個前提,出國才會重要」

      刪除
    4. "而且我常跟在台灣的外國人, 例如外勞聊天"哪裡可笑?這是不是一種階級意識啊?請問你跟你家瑪利亞聊過瞭解她的國家為什麼讓這些年輕的勞動人口外留了嗎?我覺得跟外勞聊天比你的論點有國際觀多了..

      刪除
  40. 好像很多人只有看到「培養國際觀,不用學英文」就開始火冒三丈,卻忽視掉後面那句:(你只需要求知欲)才是重點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而且學好外語,就"自動"就會有國際觀嗎?
      我想作者要我們反思的是,我們臺灣人和外國人相比,確實對世界其他角落的人比較默不關心呀...

      刪除
    2. 真的!
      一堆扭曲的人,看到有人提到「英文的非必要性」就瘋了
      大概是因為以為自己一直以來的優勢被否定的關係
      馬上想要把話題扯到「英文的重要性跟數也數不清的優勢」
      但殊不知自己根本離題了

      可怕的是,就算你跟這樣的人說你離題了他也會堅持自己沒有

      刪除
    3. 但這篇就是一直在強調英文的非必要性阿,我同意有求知慾好奇心真的是最主要的重點,但我不同意不需要把英文學好,作者說看一堆翻譯書籍也可以,但如果你想要追求更高層次的全盤瞭解還是要去看英文,翻譯過的文字難免會有誤差,看過原文書的人都知道,有時候看翻譯還看不懂要去看原文才看得懂,如果有興趣還是要會英文才能了解得更深入。

      刪除
    4. 知道這代表一件什麼很令人擔憂的事嗎?

      台灣人連閱讀中文的理解能力都有問題.....
      連中文文章中的重點在哪都搞不清楚...
      只知道在文中找"關鍵字"開心筆戰
      卻不思作者寫這篇文用心想表達的點在哪?

      把寫作常用的誇飾法拿來認真反駁的人作文程度真的要回去好好反省一下。

      刪除
    5. 樓上說的好

      樓樓上:如果有更關鍵的求知欲,語言能力不會是障礙,因為你為了滿足求知欲,一定會去學(畢竟這是理解國外文化非常有用的一個方式)
      關鍵是「求知欲」比「語言能力」更能代表國際關的核心概念(如果要談競爭力的話,我就會覺得語言能力比較重要)
      因此,對於國際觀的培養,語言與求知欲相比實在是非必要,因為語言能力對國際觀的幫助,到頭來還是必須建立在求知欲上面。

      刪除
  41. 最後一段很多餘,對L.A街景熟就不能對太麻里熟? 這兩件事是獨立事件吧,不想出國留學很容易就會推倒到代表對體驗國外文化沒有興趣,別人會這樣想也是很正常吧,就像文章說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比較重要,那你對出國體驗沒興趣不就代表某部分的你是缺乏國際觀的嗎?

    回覆刪除
  42. 這篇文章我唯一同意的論點是國際觀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其他甚麼英文不重要、國際觀跟競爭力沒關係、不讓外國人有國際觀之類的論點都不合理。
    國際觀跟競爭力沒關係實在是很可笑,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從歷史上來看,各國文化的進步都是從文化的交流開始,有文化的交流才能互相比較互相學習,清朝八國聯軍時,清朝還從國外引進武器,要是清朝對他國的武器完全不了解,就不會這樣做,所以說清朝的國際觀提升了他的競爭力。在換言之,如今各商業市場都積極朝大陸拓展市場,因為他們看中大陸未來的發展與廣大市場商機,許多歐美的商家都紛紛進駐,要是他們缺乏國際觀,他們怎麼會這樣做? 而大陸的市場的確提升了他們的競爭力。
    國際觀跟競爭力是絕對有關係的,這個世界已經是平的了,別再以為你競爭的對象只有你看的到的那幾個。

    回覆刪除
    回覆
    1. 表面能力與行為(外文能力、出國次數等)對於培養國際觀的幫助,必須植基於個人的心態(求知欲、對身邊事物的關懷),因此,前者「與後者相比」,實在是太不重要了,請記住,是「與後者相比」,作者並沒有說這些能力與行為本身不重要

      至於競爭力,那是看對手的
      如果沒有要跟外國人競爭,要國際觀做什麼?
      假設我要開發新的電腦作業系統來跟微軟比,國際觀當然重要;
      如果我想開一間士林夜市最好吃的小吃店,國際觀的重要性是什麼?
      作者提出國際觀跟競爭力無關,是因為他被過度渲染了,國際觀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可以提升競爭力,但不是畫等號。
      用自己的common sense去解讀文章的一小段話,而罔顧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叫做斷章取義。

      刪除
  43. 副標題: 培養國際觀,不用學英文(你只需要求知欲)

    一堆人在幫作者平反強調的不是語文,
    副標題都這樣寫了怎麼讓人忽視。
    一篇文章如果有幾個讓人無法同意的地方就會有人提出意見,
    也沒甚麼格局小不小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後兩句所言甚是!!

      至於副標題...那不就是寫作技巧嗎?
      文中有解釋為何不用學英文,只看標題就做評論才會覺得英文本身不重要
      事實上,作者說的是「比起求知欲」,學英文不重要(有足夠的求知慾驅使,學英文可能是順便的事...)

      刪除
  44. 我完全贊同,要有國際觀,求知慾比懂語言重要。但是身為台灣人,求知慾能讓我們獲得的有限。有很多市場上或電視上能看到的,學習到的東西都是被包裝過或者利益下產出的,如果只透過這些東西去獲得知識與觀點,很難說得到的觀點是全面的。
    推回到你說的,語言好不代表有國際觀,沒錯,學語言不過是一個起步,用來作為工具跟管道,用來閱讀並理解更全面的觀點。如果只做到語言好這一步就停滯,那就是半調子囉。

    回覆刪除
  45. 吵什麼?難道不知道台灣版的國際觀就是別人都錯只有自己對嗎?
    講了一句英語不等於國際觀,考托福的錢,念了好幾年的外文書,出國觀光敗家的一堆心血等於被否定,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文化資本(x)幻象(o)就這麼破滅,你叫人家怎能不抓狂?

    回覆刪除
  46. 自我凝視的地方讓我笑了,發自內心。

    回覆刪除
  47. 首先謝謝版主提供不同的觀點,這個世代欠的不是「知識」、「分析」,而是「觀點」及「具體行為」。

    1) 國際觀以"現代"的網路發達環境來看,已經不能用幾年前的定義來套用。這世代決不缺乏「知識的來源」,所以現代的國際觀應該是解釋成為:「將非自身所熟悉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觀點,並加以應用於實際生活」。

    2) 好奇心、求知慾是個很不錯的個人特質,若能具備這特質的人,對觸發不同的觀點機會就增加很多

    3) 英文,從來就只是個工具、一種權重。早期網路不發達,要借由語文能力來加強吸收知識,但現在則不然,權重依然有,只是變得較輕、較小

    4) 台灣文化,這就矛盾了…台灣是有所謂的文化,但不夠深、不夠厚。雖說中國有千年的歷史,但因為並沒有直接與鬼島有重大的關連,所以千年歷史在台灣也只剩下形式上的意義,而沒有具體的點、建築、地方、古戰場…而變成了一種若有似無的狀況

    回覆刪除
  48. 不好意思喔 版主..我覺得你的觀點其實有很多不對的地方。
    最簡單一句話吧....你交男女朋友是靠看書跟google就可以了嗎??
    你沒有真的交過怎麼會了解男生/女生真正心理在想什麼?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看過戀愛小說嗎?
      很多經驗都是第二手的

      刪除
    2. 樓主弄錯重點了
      用你的話說
      交往經驗本身很重要,但前提是你有用心
      作者是為了強調前提才這麼說,仔細看文章,他並沒有否定那些「不重要的事」,而是比起作者提出的觀點,那些事顯得無足輕重。

      刪除
  49. 我不同意國際觀不需要語言 你說的求知慾和包容的心態當然是培養國際觀的一部分 但那也只是一部分 另一部分來自於語言
    舉我個人的例子來說好了 幾年前我在決定是否要長期留在台灣奮戰之時 花了數年的時間 對全世界二三十個國家地區(其他一百多個很簡單 根本不必考慮)作了研究 包括男女比例 人口結構 經濟活動 語言文化 政治制度 社會情況 疾病醫藥 飲食風俗. 這些資料 用中文去google找得到 但多半是過時或錯誤的 翻譯常常會弄錯數字 而數字錯誤可能導致結論完全不正確 中文圖書館我也去找過 資料也是殘缺不全 最後我靠著CIA Factbook, wiki, 大英百科, 聯合國的資料和其他一些英文資料得到大致的全貌

    要瞭解世界各國的趣談啦 基本的民情歷史啦 中文大概是夠的
    但要做精緻的決策 只有中文確實是不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副標的括弧很重要,他再告訴你,什麼前提下,國際觀不需要語言
      語言是培養國際觀的重要因素,但是必須建立在求知慾上,因此準備好一顆求知的心以前,你不需要學語言(因為沒有幫助);準備好一顆求知的心之後,你也不需要強調語言,這麼好的工具是不會被忽略的。

      刪除
  50. 您寫的很多觀點都是對的,好的,
    希望台灣人不要崇洋媚外,對金髮碧眼和東南亞的"外國人"有雙重標準,
    但看完就體會到這終究也只是一篇沒有國際觀的人在教大家甚麼是國際觀,
    你的這種高度其實就是其他缺乏國際觀台灣人的縮影,
    建議好好充實一下自己,別寫這種文章貽笑大方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請這位高人為無知的小弟解說一下何謂國際觀吧

      刪除
  51. 1.如果出生的國家夠好.為何還要留在其它國家.或是羨慕別人.
    之所以外國比較好.是因為這裡真的不夠好.所以讓國際觀容易狹隘的變成"只要外國就是好".這是台灣的環境問題.缺乏集體耕耘.或是想耕耘卻缺乏支持資源.因為某些人掌控這塊土地阻礙發展.

    2.如果能真正看到別人能借鏡的地方.就不會只拿到別人的樣貌.這也是台灣的問題點.
    只看外表.不究其內.只需要關於外國的裝飾來幫自己貼金.也是造成狹隘國際觀的原因.
    國際觀變成讓自己看起來更稱頭的工具而已

    這兩個才是文章要彰顯的重點:惡劣的環境讓人隨便的認為國外就是好.惡劣的教育與集體觀感造就多數人只會裝飾自己的表面.讓裝飾失去美好的本質.講來講去.就是台灣這個國家到底有沒有在思考什麼是真實的好.真實的做為

    回覆刪除
  52. 這邊文章的重點在於:我們一直以來認為的國際觀及多數做為值得反思.
    不管作者拿出什麼例子來反思.那都是他可以發表的立場.
    他敢提出反思.就是這篇文章的好

    如果只是一味的想拿出自己比較厲害的態度來戰這篇文章.甚至拿著不尊重人的態度來損別人.其實很浪費別人思考的時間.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啊 作者不要再拿出自己比較厲害的態度來損想要走出去的人了好嗎

      刪除
  53. 非常認同!
    國際觀就是對世界的好奇與關懷。

    我認同國際觀跟外語能力無關。不過如果要交朋友的話語言能力就很有關係

    我自己在經營一個部落格,希望能夠把「人助旅行」這個概念推出去。從台灣就開始和世界互動、從台灣就開始和世界做朋友。

    以反殖民的態度,不卑不亢的了解世界。
    ------------------------------------------------------------------------------
    不同於只是想要去看看世界或是尋找自己的背包客旅行方式,「人助旅行」與大家分享大家如何從台灣就開始在世界旅行。

    跟自助旅行不同的是,「人助旅行」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世界交流越來越密集,台灣學生在校園中卻缺少和世界真實互動的機會,我以親身經驗記錄下七年來和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對話,一段又一段的異國真摯的友誼,把我帶往我未曾想像過的國度。我的世界地圖,是世界各地的朋友拉著我的手畫出來的。

    人跟人之間真實而美好的互動,走進彼此的生活,生命緊密的交織,當地球另一端的某人,與我們有這麼深刻的連結,地球彼端那塊土地發生的事,我們自然也就無法漠視。

    我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歷史、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民族,養成了和我這麼不同又這麼相似的個體,又是什麼讓我們相遇?

    這種對世界的好奇,這不就是培養國際觀最好的開始嗎?

    https://www.facebook.com/fairyseyes (人助旅行臉書專頁)
    http://fairyseyes.blogspot.tw/ (人助旅行部落格)

    回覆刪除
  54. 發人省思的文章

    最後那一句還是令人嘴角失守XDD

    很多觀點都跟現實一樣~英文爛也是有辦法跟外國人溝通

    大部分外國人其實對台灣文化很有興趣~想了解台灣

    但我們卻一直排斥自己~真是本末倒置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部分外國人不認識台灣
      是"在台灣的外國人"大部分對台灣文化有興趣

      刪除
  55. 對於本土觀那段也深有同感,在美國碰上一群待了幾十年的教授,這群從台灣來的教授週末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到其中一個人的家裡坐成一圈,然後開始數落台灣的不是,什麼教育制度差啦,路很爛呀,沒有文化沒有"國際觀"呀,不像美國有多好多好之類的,每個教授議論紛紛也講得很爽很high,結果我就跑去告訴他們不然你們可以去當美國人呀,當教授又待在美國這麼多年政府應該也有給你們美國公民身分了,然後再趕快去放棄這個讓你覺得羞恥的台灣身分,然後最好不要讓人家知道你"曾經"是台灣人,免得你丟臉,那群教授瞬間傻眼但是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我話........

    回覆刪除
  56. 獨到的見解 借轉感謝~

    回覆刪除
  57. 這篇文章只是在告訴大家 你不必出國也可以了解世界
    可是你卻忘記
    看書了解一件事情 與 書中的內容在你面前可以讓你直接了解 的區別
    文章說的沒錯 可是很多細微的問題會在你的提到"不需要"的東西上產生問題
    好比語言上 有方言
    好比生活上 有地方習慣
    好比型態上 社會政策不一樣
    好比市場上 喜歡的類型因國家而異
    不真正去了解 又或者 你根本不具被了解的能力 你怎麼可能有完整的國際觀
    不要紙上談兵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也不能本末倒置
      如果連紙上談兵都做不到,走出去再多次大概也是枉然

      刪除
    2. 反了吧?
      出走的體驗才比紙上談兵更真實呀
      你都能直接欣賞日月潭的美景了,幹嘛還要看日月潭的照片去想像日月潭有多美?

      刪除
  58. 國際觀!
    早些年我在便利商店打工時,常常會遇到不少的外國人,結帳時,我總會想我要怎麼說~我要怎麼說~,但是,有時就會碰到一些外國人,我跟他說英文,他回我說中文的好笑場景。久了讓我想到,我們去國外時,總會說的是他國的語言,然而,外國人來台灣時,為何我們總喜歡跟他說外文呢?是怕他們聽不懂嗎?不得而知。我以為,國際觀最根本即是尊重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

    回覆刪除
  59. 這篇文章真是太諷刺又有趣了!

    雖然我懂作者是想婊台灣人或媒體總是濫用國際觀這件事,
    但中間關於學習語言那段我卻不太能認同。
    以作者舉的日本車業來說,如果他一開始就能學好日文,那豈不是能讓事業更順暢嗎?
    而今天的世界主流,仍是英文(或許未來會是中文吧)
    我認為學語言就像磨刀,雖然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磨練仍可使用,但如果能更加積極磨練的話更是對自我的一大加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那終究是工具
      作者要強調的是「讓工具發揮作用的東西」
      兩者相比之下,工具當然就不重要(但是工具本身還是重要的)

      刪除
  60. 大致上同意你的論點,國外也飛過幾次,從來沒有覺得台灣不好,法國的地鐵還不是又暗又髒、還有尿味,天黑如果沒有人帶,自己還真的不敢出門。
    國外有國外的美、台灣也有台灣的可愛,在國外的時間越長越想念台灣生活的便利,到處都可以借到廁所、到處都有7-11,天黑了還有夜市可以逛,特別是小吃丫~~為了懷念家鄉味法蘭克福買了一碗9歐的蕃茄蛋花湯。
    但唯一讓我羨慕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日本的馬路」,台灣的馬路實在是沒有他的紀念價值在,我最愛的台灣,對你我今生己別無所求,我只想要沒有補丁、坑洞、波浪的馬路。

    回覆刪除
  61. 看完以上留言,我得出的結論是
    國際觀,約等於取得外界資訊的能力
    以個人而言是瞭解周遭事物的能力
    以國家而言是悉知世界變化的能力
    如果僅僅是為了得到粗略的資訊,不用特別去學語言也沒關系
    但如果是較為精細的情報,語言傳遞的誤差會比較明顯
    所以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是:
    由于台灣普遍"不去瞭解"外國的動向
    所以作者希望大家"能去瞭解"
    這是給予動機,希望人們不要擔心語言隔闔
    至于留言中人們說光這樣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有能力"去瞭解,不只是單純的資料或網路,而是精確的瞭解各地風俗,語言,人文
    (實行手段之一是學語言)
    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人總不可能說完全不想去瞭解國外,就直接去跑去研究外國文化

    有一個想瞭解國際情勢的心,和我的語文能力無關(但我的視野會被侷限)
    我想這是作者想說的意思

    回覆刪除
  62. 說了那麼多
    吵成這個樣子
    都沒有用
    真正的毒瘤
    新聞媒體

    回覆刪除
  63. 這讓我想到今天老師講到亞瑟山大之所以會成功的原因之一
    他在攻打波斯帝國時,他僅擁有3000的軍力,敵人則有60萬大軍
    但半數的士兵為奴僕,廚師等等...
    這時亞歷山大就套用了他老師的做法:在別的國家,用它的語言,穿它的衣服
    於是亞歷山大成功的感化了這半數大軍

    波斯王一急之下竟先逃跑,隔天亞歷山大進軍波斯城
    並將波斯王的母親當作自己的母親奉祀,將他的作為自己的妹妹疼愛,
    亞歷山大獲得了波斯帝國人民的愛戴

    之後波斯王雖要反攻,確貝自己的部下刺死,且投靠了亞歷山大

    雖然可能有點偏了主題,但我清楚知道
    您想表達的是國際觀並不是膚淺的與其他國家"交流"
    而是要深切的"互動",達到互相了解的層次
    在別的國家,用它的語言,穿它的衣服:大概就是解讀成,深入它 關懷它
    這樣的意思吧

    這是一個懵懂大學生的回答
    如果有偏題我會刪除 謝謝

    回覆刪除
  64. ummm... 我同意他的出發點... 可是他好像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就是國際觀不只是"我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 而是瞭解說"發生了.. 為什麼.. 對世界.. 對其他國家.. 對自己.. 有什麼影響.. 那要怎麼去面對跟改善" 當然.. 你如果要去聯想到這些事情 沒有很好的語文能力去作溝通跟了解是沒有辦法的.. 因為你沒有辦法去作deep dive... 只是了解皮毛..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t does not just include news and crises.. it also involve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how they all correlate with each others! It is beyond what "google" & books can teach you... it is something you learn by communicating with different ideas/thoughts! And the key to communication is languag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requires you to collect, analyze and relate based o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So then, without the abilities and tools to understand and relate yourself to the full picture, how can you say you hav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給自己一個機會 學一個語言 出去多走走看看... 不要當一隻井底之蛙!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他說的是基本,你說的是進階,沒有衝突
      只是在學語言與走出去之前,得先準備好自己
      否則只會變成外文很強而且常常出國的井底之蛙

      刪除
    2. 照你這麼說.. 作者還是只是了解皮毛(基本).. 那他口中說的"國際觀"只是有"看過"而已! 作者的說法只是在幫助人們逃避語言要強的藉口而已. 你外語要是不強.. 你怎麼創造機會結觸到世界上更多知識? 你不多接觸更多的競爭力怎麼會強? 到最後你只是在台灣看過"國際新聞"的井底之蛙而已!

      刪除
  65. 偶然經過這邊,提供小小見解。

    全文論述的重點,主要是在「如何」培養國際觀這件事上,
    但總覺得作者還是跟其他扭曲了國際觀的人們繞著同一個圈子打轉。
    確實,不必出國、英文不必太好,
    還是有能力去了解國際社會(資源都在,只是要不要去找出來看而已),
    作者卻不太著墨更根本的問題:
    「為什麼」要有國際觀呢?

    沒有人納悶過,
    如果電視媒體哪天,開始大量播送國際新聞,報導敘利亞內戰近況、化學武器銷毀計畫、中日再度進行地方經濟交流...等等等,
    觀眾(包括我)真的就會提升國際觀了嗎?
    會不會播到一半就在心裡OS:「那又怎樣?這些事究竟干我屁事!」?
    知道這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有什麼意義嗎?
    因此在討論HOW之前,必得先消除WHY這個質疑才行。

    我認為培養國際觀就是一種「知己知彼」的過程,
    作者在第二段也說了,
    是透過全世界不斷進行的時事脈動與各種互動交流,
    來預測我/台灣會受到什麼影響、檢討我/台灣是否面臨類似的問題或困境,並思考我/台灣可以如何參與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腳色......。
    也就是說,國際觀是拿來思考、分析與自己切身相關的議題用的啊!
    只不過因為我們處於全球化的時代下,視點從台灣本島擴大到整個世界罷了,。

    老實說作者舉的各種例子,跟國際觀似乎沒有直接關係。
    瞭解本土/異國文化並互相尊重一事,毋寧說是培養”國際素養”還比較準確一點,
    是擁有國際觀的基礎背景,卻不是國際觀要關心的重點。
    所以我們不會因為來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會划酒拳或說台語就稱他們有國際觀,
    但也不會因為把五月天全部專輯的發行年份倒背如流,就變得比較有本土觀。
    當然,國際觀也不會是用來炫耀自己去過哪些國家的街道或古蹟,
    或聽過哪個國家正在流行的新歌與電影,
    也不是說熟知大洋洲上的歷史或非洲吉利馬札羅山的森林生態就夠了的。

    國際觀最需要的,是思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寫得真好!但回覆在這篇文章底下實在是太浪費了

      刪除
    2. 這篇文章就是典型的似是而非的言論阿,許多謬誤都懶得打了...
      1. 語言能力有其必要性,翻譯很容易被誤導:看看台灣媒體吧,每次都亂翻譯。
      2. 和各國人交流就會有國際觀,你也要看看是和哪種人交流阿:和國外魯蛇討論事情,會比較有國際觀嗎?充其量只能說你多了一種觀點而已
      3. 本土觀的那個五月天,看到就無言...
      其他謬誤就不提了,太多XD

      刪除
    3. 詭異的是,
      有電子新聞跟周刊竟轉載這篇文章。
      無法理解媒體怎麼會草率地散布這種過度主觀偏狹的論點。
      只能說媒體的骨子裡裡都追求著爭執 (嘆

      刪除
  66. 說真的, 在電子業 我從沒見過高階主管是不會英文的, 出國開會還要帶翻譯的, 沒見過耶.
    基本上不會英文 應該無法升到經理人的角色.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語言重不重要阿...

      您可能沒抓到此篇文章的重點才發文

      詳細看過一變再來發文

      刪除
    2. 第三段副標題就是"培養國際觀,不用學英文",難道沒有再講語言重不重要?

      作者提到:"不過,當你真的做到經理人,要去國外和不同文化的人溝通、合作、一起工作的時候,你的語文能力和國際觀,並不會影響你的表現"這句話不是在講語文不重要?

      整篇都是作者因為爛再找藉口啊

      我重看一遍了,你看得懂嗎?

      刪除
    3. 你少了「(你只需要求知欲)」
      這就是你沒看懂的關鍵

      刪除
    4. 這裡是針對作者說"經理人的語文能力和國際觀不會影響表現"討論

      作者說"你在職場上厲不厲害(競爭力),跟你會不會講英文沒有太大關係,當你夠厲害的時候,公司會給你一個翻譯。"

      身在電子業的版友表示:不可能

      求知慾很重要,但就算你有很強的求知慾,公司也不會幫你請翻譯

      請作者不要再誤導大眾

      刪除
  67. 對於版主提出的看法很有感觸。還記得許多年以前一則新聞震撼了我:當主播播畢國內新聞、十分大器地說「接下來我們關心國際動向」,接下來的那則新聞居然是美國的某某小州的某某小鎮的某隻貓爬上樹卻沒膽下來,出動了消防員去救牠。
    如果這就是國際觀的話,我不禁想唱「世界真是小小小」,原來這就是世界啊……

    回覆刪除
  68. 人總是不知道自已要的是什麼...
    卻自已為是的知道別人需要的是什麼...

    回覆刪除
  69. 我只覺得你自己在扭曲國際關的意思
    所謂的國際觀就是你去英國不會用手背比YA,去日本時不會用筷子吃壽司,去美國時不會半夜靠近黑人,去印尼時不會去餐廳點豬肉,去大陸鄉鎮時不會傻傻的在那邊排隊
    講一堆有的沒的穿鑿附會,是想證明什麼?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焦點在於國際觀跟太多東西畫上等號
      沒說畫上等號的東西爛
      一直焦點在那些畫上等號的東西有多好

      Zz

      刪除
  70.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71. 等你英文夠好並在國外生活過再來寫這種文章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2.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語言重不重要阿...

      您可能沒抓到此篇文章的重點才發文

      詳細看過一變再來發文

      刪除
    3. 樓上是NPC嗎?XDDD

      刪除
    4. 可能是弄錯重點了人太多了吧...這樣回其實挺省事的XD

      刪除
    5. 您可能自以為看懂文章就發回覆
      請仔細思考後再發言

      刪除
  72. 雖然作者點出一些對於國際觀的盲點或迷思,但標題下太大而內文卻只討論了國際觀的部分角度,不夠客觀是有點可惜。
    畢竟這不是考試作文,只需要闡述並支持單方面的優點或缺點就好。

    回覆刪除
  73. 我看過太多為自己英文差, 不願意學英文找藉口的人了. 這就是其一. 只是用的理由很冠冕堂皇罷了.
    反正井底很涼很好待也很安全. 窩在裡面研究二次元美女很開心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語言重不重要阿...

      您可能沒抓到此篇文章的重點才發文

      詳細看過一變再來發文

      刪除
    2. to 樓上NPC:
      你可以不要跳針嗎?
      使用大腦,很難嗎?

      刪除
  74. 我剛好寫完一篇文章,然後看到這一篇文。
    http://easypoint.pixnet.net/blog/post/263276609
    這篇或許與格主文中所言作品那一段,會有很大的共鳴。

    回覆刪除
  75. 從頭一開始就瞎掰到尾的文章~居然還是一個當了七年編輯的人寫的~真瞎掰,敢問作者在哪裡高就~好讓我可以閃不想看到文章的雷坑

    回覆刪除
  76. 在台灣,泛指的廣義"國際觀"並不只是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其中(長輩最愛叮嚀的)主要偏向競爭力的部分
    為什麼老是有很多長輩喜歡恐嚇晚輩說"對岸很厲害"、"對岸經濟很強"或是"印度崛起"?
    因為希望晚輩能夠奮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不會在"國際競爭"中失去優勢
    培養國際觀,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劣勢"啊。

    你要是只會狹義的解讀成培養"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那還要國際觀幹嘛?當鍵盤分析師?

    你在倒數第二段有提到自己不喜歡被批評"沒有國際觀"的情境,老實說,我很能理解作者你的心情。被念,被批評,被貶低是很讓人不舒服的事。可是你抓著別人"不懂國際觀的定義"這點猛打,OK,你贏了辯論,你把對手嗆到逃回國外了。然後呢?你成為"國際觀定義大師"?

    我承認在台灣"國際觀"這個詞有被濫用的現象,我也知道被批評"沒有國際觀"是很刺耳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或許這正代表我還有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空間可以努力。請你不要針對"國際觀"這個字彙這麼的反感。我們身處台灣,不靠國際貿易很難在狹縫中求生存。所以,同是台灣人,可以一起努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倒覺得作者是在談其根本
      在我們用國際觀來提升競爭力或成為國際觀定義大師之前,確實要先好好正視「我們其實根本不知道國際觀是什麼」這件事

      刪除
    2. 國際競爭力比較重要

      刪除
  77. 很棒的文章~謝謝開版大~借分享~

    回覆刪除
  78. 怎麼說呢 我認為要了解那一國的國際觀最好用該國的語言 而由於不可能真的學那麼多 然而自英文成為準通用語言到真正通用語言後 對與全世界的資料仍是最多最詳習的,就算是歷史 用英文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觀點~~~所以我認為英文絕對是有廣泛多角化國際觀的必要條件

    回覆刪除
  79. 哈哈~~作者的這篇文章,打了很多鼓吹國際觀的人的臉。打的好 :D

    回覆刪除
  80. 個人還是覺得這只是井底之蛙理論

    畢竟學英文後,我每天可以透過國外媒體快速吸收所謂的"國際觀"

    However, 你連英文都不會想接觸了,難道會每天去吸收所謂國際觀?

    透過台灣的媒介? 台灣的媒介是很少去報導與接觸國際觀的事物(相較於其他國家)

    回覆刪除
    回覆
    1. 重點在於國際觀 不在英文好不好= =

      不想接觸英文 為啥就不會去吸收國際觀嗎?

      你阿罵每天看新聞 他學不起來英文
      也許他國際觀還比你厲害勒........

      誰叫你一定要透過台灣媒介= =
      有心 英文不好 也可以看懂外國媒介啊
      你焦點一直在英文上 稱的上是 "真的"國際觀嗎....
      還是 我們沒有"英美觀" = =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語言重不重要阿...

      您可能沒抓到此篇文章的重點才發文

      詳細看過一變再來發文

      刪除
    2. 你阿罵每天看台灣新聞
      只有藍綠觀,沒有國際觀

      刪除
  81. 不要只用英語系觀點去看天下,國外媒體也不是只有英語媒體可看

    想了解真正的東洋文化,最好是去學日語看NHK

    想了解真正的伊斯蘭文化,最好是去學阿拉伯文

    之前吵的「全球化=美國化」,就是因為有這種鼓吹英語至上的人造成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根本打樓上臉 ㄏㄏ
      每天看英文會有國際觀?

      還是美國觀........ZZ
      (匿名2013年10月5日上午11:55
      個人還是覺得這只是井底之蛙理論

      畢竟學英文後,我每天可以透過國外媒體快速吸收所謂的"國際觀"

      However, 你連英文都不會想接觸了,難道會每天去吸收所謂國際觀?

      透過台灣的媒介? 台灣的媒介是很少去報導與接觸國際觀的事物(相較於其他國家))

      刪除
  82. 「如果你想更有國際觀,就更需要充沛的本土觀來對稱。」就單只這句話來說,論點正確。重點是,在臺灣島資訊市場上所獲得的國際資訊是真的國際資訊:那佔住臺灣島出版市場百分之九十的翻譯書(就別說是哪個國家好了,就直指原文為英文的書籍好了),到底翻譯了幾個百分比的英文原文書籍?再往下探討,翻譯的是哪些類別書籍?(let's not state the obvious)這樣的差異導致國際觀的差異,所以某種程度上臺灣島的國際觀是相當的不同。這樣的論點可以接受/溝通?

    回覆刪除
  83. 英文不等於國際觀.. 國際觀也不只限於新聞.. 還是說你的"國際觀"只限於新聞告訴你的? 人家翻譯給你的? maybe再加上你自己的解讀? 就是國際觀? 我們完全不用去了解別人在想什麼 在討論什麼? 我只想說 英文 是一個world's common language.. 是一個全世界在使用的工具..(可惜目前中文還沒取代英文).. 當你不會使用這個工具.. 你怎麼更深入的去了解你居住的世界? 你怎麼可以說這樣叫做"國際觀"?

    回覆刪除
  84. 前面還不錯
    但為什麼要在最後捅經常坐飛機的人一刀啊
    經常到處跑的人並不會把「常跟老朋友離別」當作值得驕傲的事唷

    不懂外文/不出國確實也可以培養國際觀,但別仇視常出國的人啦~
    對某些族群莫名的敵視讓這篇文章可惜了

    回覆刪除
  85. 這篇文章讓這麼多人來討論"國際觀"是什麼,分享自已的觀點。

    這篇值得了!

    希望這篇文章對想"關心世界"但被"一定要先學好語言才能關心"這個疑問困住的人
    有一些幫助。

    回覆刪除
  86. 格主您好
    不好意思打擾您
    我是海洋大學學生報ONE月刊的編輯
    經朋友分享後看了這篇文章覺得很有感觸
    希望能將這篇文章刊載於我們報紙上供讀者們討論
    我們將保留您的部落個網址以及部落格中關於您的介紹
    如果順利獲得您的同意我們可以將印刷出的實體刊物寄給您
    希望能有這個機會勘載您的文章
    我們的月刊聯繫E-mail是ntouonenews@gmail.com

    祝 萬事順心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新聞與學術研究社 ONE月刊 總編輯 張瞬月 敬上

    回覆刪除
  87. 「不是只有想變成先進國家而已,還包括關懷落後國家」
    這句話就能看出您的國際觀程度,嗯哼嗯哼...

    回覆刪除
  88. 「培養國際觀,不用學英文」  

    個人想法:(點頭)我也是做國貿但不會英文,也遇過很多常出國、講話硬要混英文但卻沒什麼國際觀的人。但事實上,有國際觀的人如果會英文,他將會更能提升自我所謂國際觀的層次。不用學英文是一種選擇,但不是最好的選擇。

    「國際觀,跟競爭力沒關係,這種「競爭力觀點」也強調你應該學好外語,才能跟外國人溝通,但我實在是懷疑為何大家都忘記世界上有他媽的翻譯這種職業了」

    個人想法:這標題下的不好,到最後整段又回到英語文能力的論點。而且所謂競爭力指的就是『不用多花請翻譯人員的錢』甚至其他,作者對於某些用語的理解有待加強。

    「語文能力跟國際觀,跟競爭力有關係嗎?卡洛斯.高恩(Carlos Ghosn)在日產(略)難道曼尼(Manny Ramirez)來打中華職棒(略)當你夠厲害的時候,公司會給你一個翻譯。」

    個人想法:語文能力與國際觀不能概括而論,但結果舉了兩個例子是日文跟中文,簡單來說...除非你是政府官員, 否則很少會配英文翻譯給你。

    回覆刪除
  89. 知道五月天又怎樣?不知道五月天發新專輯又怎樣?不想唱KTV又怎樣?就代表不夠本土嗎?就代表我不夠有資格有國際觀嗎?你定義的『本土化』就是國際化的前提?你不想練英文,你不想出國,就不要把本土化當成擋箭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台灣寫簡體中文也是很有國際觀啦,這樣符合你的想像了吧。

      會英文會中文都很好,都讓人比較有可能去接觸到外界的資訊,但這遠遠不是唯一的方式。

      刪除
  90. 有出國經驗再來談這個吧,不然只會顯得自己很天真而已。
    一件事可以有很多種看法,綜合起來才能瞭解真相。好比最近的馬王事件,如果台灣媒體沒有報導國外評論,台灣人永遠不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看待台灣的。

    回覆刪除
  91. "我每次說自己英文爛、不想留學、絕對不去中國上班的時候,都會被「沒有國際觀」的眼神指責。天知道「真正的國際觀」跟「被扭曲的國際觀」根本不一樣。"

    作者,您很有國際觀,
    但您對"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觀念很差,
    希望您能更進步。

    回覆刪除
  92. 本來就是不相干的兩件是有什好比較的? 國際關是能力,知識. 英文是培養國際關關鍵的工具. 當全球化藉著像臉書 谷歌的網路媒介已經像八國聯軍打到幾乎每一家的臥室的時候 有人還在門口高掛義和團的旗號. 你真的不近乎勇!!!!

    回覆刪除
  93. 我在美國待過四年,老實說我覺得這篇說得非常好阿!
    如果英文好就是有國際觀的話
    那美國人最有國際觀了! XD

    英文跟國際觀本來就是兩件事
    看過許多英文很好的留學生
    也去多很多國家,
    但是都沒有好奇心去探究,去問問題
    看過很多也是白看,網路上無限的資源也跟沒有一樣

    有些大陸留學生,到哪旅遊都要說這裡比不上祖國的某某地方
    遇到某些不一樣的價值觀,就要說還是華人文化怎樣怎樣好
    用這種心態,就算會四國語言,又環遊世界一圈,一樣還是沒有國際觀呀
    (遇到什麼都要說台灣怎樣怎樣不好的人也同理 眼光都偏頗到選擇性看世界了)

    我覺得這道理跟學語文很像
    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飛到當地學最好,資源最豐富,進步最快
    就算再沒心學,至少日常用語不會差到哪去
    但不飛到當地,就完全沒辦法掌握該國語言了嗎? 也未必吧!

    國際觀也是, 你有英文能力,就跟直接飛到當地學語言一樣
    就算沒心學,至少基本的會懂; 若是有心學,那更是如虎添翼
    但英文能力不佳就完全沒有增加國際觀的方法了嗎?
    不是這樣的吧!
    網路上中文資料並不算少,當然跟英文資料有所差異
    但真的已經不少了!(加上簡體資料更驚人,而且他們的說法有時很有"思考價值" XD)
    一般人在念書時也不會要求自己把整個圖書館的相關書籍讀過才說自己有念懂
    怎麼到這裡的要求變這麼高

    重點是你要有心去了解,去思考,
    那麼,你看到得一兩件小差異你就能想到很多問題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美國會下雪台灣不會
    但大家有想過光是氣候問題,可以延伸出多少文化上的不同點嗎?

    回覆刪除
  94. 還有一個例子
    有名的學者來台灣演講.外商來台灣做生意
    中文都不會說
    也是靠翻譯和秘書就解決了
    重點是自己本身要夠強
    英文只是輔助

    回覆刪除
  95. 擋住靠賣外語技術維生的人的財路就會被砲的很慘吧?

    回覆刪除
  96. 先了解自己 再了解別人
    自己還沒了解好 就去了解別人 什麼國際觀也都白說
    事實上國外先進國家,人民也沒有多少是有所謂的”國際觀“,做得好的國家是對自己很了解,做好自己本身的策略,國際觀可以將本身的優勢在國際上多推一把。
    所謂的國際觀 並非一味的媚外,而是了解彼此的優缺點,拋棄本土的習慣或成見,就國外跟本地的優點進行融合,發光發熱。

    回覆刪除
  97. 我認為最簡單的國際觀基礎
    就是要先理解台灣在地球上很渺小

    不論任何產業或是政治經濟投資
    台灣基本上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到5%
    所以了解其他大國的動向是很重要的

    這個都還沒有認知 就開始想選科目研究國際觀
    那就跟國中生看大學的課表選課一樣沒意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