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水手服概論系列又回來了!
原本上回預告要續寫「日本AV簡史(下集)」,但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了許多事關制服議題的核心理念,因此決定先寫這篇第5.75集。
(曾經有人跟我抗議,說部落格分集的方式很奇怪,為何不1234567順著下去,出現這些小數點是要幹嘛?)
(在這裡解釋一下:我身為一個編輯,有強烈的歸納、控制、排序欲望(叫我控制哥)。而制服論有許多面向,應該一步一步來探討。如果按照部落格右側欄的順序來閱讀很不錯,可是我寫作的時候無法控制,常常會這裡補充一點、那裡添加一點,如果要補充第5集的殘缺,就只好寫第5.5、5.75等等的文章來標明順序了)
言歸正傳!總之,長久以來我有一個困擾,每當我對別人說出:
「我好喜歡制服喔!!!」的時候,總是會被投以奇怪的眼神……
「你在想色色的事情,對吧!」
「你喜歡看女生穿制服,自己卻不喜歡穿吧!」
「想看別人穿制服,其實是想管教和限制別人,但自己卻不想被管教,太不公平了!」
嗯……我無法完全否認大家的質疑(我的確是滿變態的),但也不能承認大家是對的(制服的意義不只有這樣啦),而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解釋:
「制服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人喜歡有人討厭?」以及我個人十幾年來的疑惑:
「學生到底應不應該穿制服?」
我們會在文章中討論,人們同時尋求歸屬和打破體制糾葛在一起的複雜心情,以及附帶的,制服的情色意涵(討論一些些)。
發文附圖是我的好習慣,而且這次終於不是盜圖!!!(這篇文章使用的照片,是我寫部落格而認識的同好攝影師大大所拍攝的,有喜歡制服的同好真是太棒了。)
之前曾在〈水手服概論:(5)從反抗大人到利用年輕特權〉(點這裡)文章中,從認同感、歸屬感的角度來分析,說明我認為:
「學校不該要求學生統一穿制服,但制服也永遠不會被廢除」的觀點。
一年後的現在,我的結論仍然不變,只是讀到了更多資料,因此再寫這篇文章來加強分析的完整度。
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對於制服、髮禁、儀表規定(鞋子襪子的顏色長短、項鍊手環髮飾等等)這些「管制的象徵」,總是能激起許多辯論。
反對的人認為:「憑什麼只有學生要遵守,老師就不用?自由民主是普世價值,如果要有制服也應該學生表決,而不是被學校規定。」
支持的人卻認為:「學生本來就要有整齊、清潔的外表,更何況制服能帶來認同感、榮譽感。雖然是平頭式的平等,也有消除學生貧富差距的功能。」
正反兩面好像都有某些道理(不然也不會始終都在辯論了)。
制服的確是體制的象徵。制服的世界就是體制的世界,如果有某個「高層」要我們穿上制服,無非是想要讓大家「消滅自我,成為集體的一部分」。對於有強烈個人主張、有自己信念的人,每天穿制服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不想和大家穿一樣的衣服,更不想照老師的話去做,最受不了每天要重複做相同的事情,最後乾脆休學,從旅行中才找到真實的自己……」
相信大家都曾在某些傑出的創作者、音樂人的訪談中,讀到這種故事。
以《下妻物語》引起歌德蘿莉服裝潮流的日本作家嶽本野薔薇,無論出席任何場合都自己搭配服裝、飾品,甚至自己化妝,完全無法忍受把自己的身分認同(identity)交給其他人。
高中時代他最痛苦的就是「要穿制服」這件事,發現自己終究無法擺脫這個體制之後。他決定把制服穿得比誰都俗──上衣扣子扣到頂、每天戴好學生帽,連帽帶扣環都扣得妥妥當當。用這種荒謬的方式符合標準,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抗議。畢業以後馬上就脫離制服的世界=體制的世界。
這些腦袋清楚,擁有自己獨特的感性、觀點總是比大家新鮮的人們,從小就學會反抗體制、反抗老師。所以長大後才能變得和一般人不一樣,成為某種程度的「藝術家」。
對他們來說,喜歡制服的人基本上是沒腦袋、沒個性、只會在體制內隨波逐流,甚至是不想進步、一天到晚只沉溺在過去回憶裡的人。
「喜歡制服!?難道你30歲了還想當高中生、照老師說的話去做就好?搞清楚,就算你再怎麼盼望也回不到過去了啦!」
對於制服控來說,這是多麼有力的反駁啊!
但是,讓我們從光譜另一端,來看看不同的情況。
五月天在〈而我知道〉MV裡面,30好幾的團員們重新穿上附中制服,拍了這麼一個青春故事。也是有人這麼喜歡制服的啊!
強者我同學真有在女生班換體育服的時候「不小心闖進」教室的經驗,以他的說法是「唉唷,什麼都沒看到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師大附中算是比較特別的學校,學生、校友對於學校的認同感超高。我自己經歷過在墾丁畢業旅行碰到其他班級,結果大家莫名其妙一起在南台灣合唱校歌的舉動;也聽說校友曾經在成功嶺大專集訓的時候來個校訓答數、嚇壞長官們的傳說;此外每年校慶舞會最後總是全校一起唱校歌、repeat到沒力為止……
酒井順子在《制服概論》裡面說,制服彷彿有一種魔力,即使每個人穿上它的時間、空間都不同,但只要曾經穿過的人,都能在一瞬間產生同伴意識。
完全陌生的兩個人,無意間發現原來是校友,距離好像就拉近了一點。這樣的經驗相信大家都有。
附帶一提,我有個同學非常嚮往北一女的綠色制服,從大學開始就決定「女朋友一定要北一女」。他用近乎死皮賴臉的方式,勾搭無數的北一女在學/畢業生,最後還真的給他娶到北一女老婆(不過婚後幸福與否,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酒井順子也寫過另一本《敗犬的遠吠》,那些在婚禮上穿過白紗的女生就是勝犬,和過了30歲還沒結婚的敗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可以在下午茶聚會時說:「哎呀,有些事她們不會懂啦~」(廣義來說,新娘白紗也是一種「人妻的制服」,雖然彼此穿上的時間不同,但一瞬間就能產生同伴意識)
「穿上制服」能產生的歸屬感,是誰都無法否認的。
15~18歲的青春期,是我們最需要同儕認同的時期,在那段「無法重來的限定期間」,擁有一個可被認同、有歸屬感的地方,其實也不錯。
青春期的我們需要認同,穿上制服所帶來的歸屬感,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 |
《Cosplay──為何日本人喜歡制服》提到,有某些學校廢除了制服,改採所謂的「標準服」制度。例如只有在全校集合、有特殊活動的時候才需要穿制服,其他時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覺得每天選衣服很麻煩,就穿制服;真的很討厭制服的話,就穿便服。
但嘗試的結果很明顯,每當日期愈接近畢業典禮,穿制服上課的學生就愈多。學校制服「期間限定」的特性(參考上一集:期間限定與角色扮演),愈到沒機會再穿的時後,我們反而愈想穿。「曾經有一件真誠的制服在我面前而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的心情,許多人都有。
(當然,像嶽本野薔薇那樣,巴不得早點脫離行列的人一定也有)
畢業典禮時,很多人最感慨的就是「要跟這套制服說再見了」。以前老是被校規、服裝儀容規定綁得死死,總是期待畢業的那一刻,但不知為何,要脫下這身制服還真有點捨不得。原來期待的「解放之日」,真的慢慢接近之後,反而漸漸地不那麼期待了……
上大學之後,才發現每天要重新挑選「該穿什麼上課」其實很麻煩,開始覺得有制服的日子好像也不錯。
那種心情,就像每天穿著西裝去上班的老爸,嘴巴老是抱怨客戶多機車、老闆多爛、工作多煩,但等到真的退休後,脫下西裝的老爸卻好像剩下一個被掏空的軀殼,神情失去過往的銳利,卻添了幾分落寞……
就像穿著制服跳進泳池一樣,從束縛中解放,帶來爽快感,卻也要負擔「自己選擇」的風險。 (圖片來源:蒙太奇映像) |
既然制服有著「提供歸屬感」的優點,卻也有「抹煞個人,成為群體一部分」的缺點,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說穿了,制服不應該是一種管理手段。
「到學校要穿什麼?」這個問題絕對不會由學校、老師來回答,而是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給出各自不同的答案。否則真的會教育出「凡是按照老師說的做,其他什麼都不會」這種毫無思考力的學生了,不是嗎?
(也許真的有學校為了方便管理,要把學生當成生產線零件那樣沒靈魂的物品)
如果有人用「服裝不整,就是內心混亂」做為大義名分,採取嚴格的服裝儀容管制,那也只需要一句反問就能讓他閉嘴:
「就算內心混亂是服裝不整的原因,但只要穿上制服,就能讓人的內心變整齊嗎?」
喜歡制服,是喜歡它為學校生活增添色彩、讓同伴能有共同的回憶,往後能懷念起那段快樂的日子。但如果制服被當做一種粗暴、不願對話、廉價又思考短路的管制藉口,那就永遠是我們反抗的目標。
面對粗暴、廉價又思考短路的管制藉口,我們永遠有反抗的正當性。 (圖片來源:蒙太奇映像) |
《制服概論》提到,「喜歡制服」就是喜歡歸屬、喜歡群體、喜歡有同伴,和「食色性也」一樣,其實是人性的本能。
我很喜歡這樣的說法。
當有人說:「制服?我沒興趣」的時候,只要反問他:
「你難道不覺得女警很性感嗎?」(換成護士、女學生也可以)
「如果你是北一女小綠綠,也會想穿著制服去逛街吧?」
「一旦穿上中華隊制服,想到自己代表國家參賽,球員的一舉一動都會變得不一樣吧!」
禁忌、情色、榮譽、認同、歸屬……制服背後,有太多人性意涵可以探討。
翻開記載我們人生的相簿,從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的入學到畢業,制服和同學都跟你在一起;結婚典禮是兩人的結合;上班後有了第一套西裝,認識新同事,直到升遷、轉職、退休後脫下西裝……其實人生的紀錄,基本上就是「制服的紀錄」。
沒有人喜歡單獨生存,無論是誰都會有「想跟別人一起」的心情。我們身上穿的制服總有要脫下的一天,但心裡的制服(認同與歸屬)是永遠脫不下來的。
「喜歡制服?你在想色色的事情吧?」
下次有人對我投以奇怪眼神的時候,我會說:
「我這個制服控,不只變態而已,我變態到,用制服來討論人生的意義。」
「我這個制服控,不只變態而已,我變態到,用制服來討論人生的意義。」
認真的部分真的講完了,下次水手服概論,真的會繼續討論日本AV裡的制服元素……
我們下次見~
用制服來討論人生的意義!!~
回覆刪除的確已經不是普通的變態了~(稱讚意味)
這樣看來我只是連普通的稱不上 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