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控制指標(2014年3月修訂版):
【指標1】走路的時候沒有欣賞路上風景。→工作必須減量
【指標2】只忙著當下的事,沒時間想下個月的事。→工作必須減量
【指標3】日曆換了一個月,才驚覺不清楚上個月到底做了些什麼。→工作必須減量
【指標4】始終覺得有一件應該做的事情,卻沒時間做。→工作必須減量
文章起頭就說「悶死了」實在有點不吉利,不過這的確是我最近的心情寫照。 |
自從去年9月寫這篇〈做喜歡的事,並且賺到錢〉,之後過了半年。現在是時間來印證,我到底有沒有朝這個目標前進呢?
答案是,沒有(否則我也不會覺得悶了)。但這「沒有」可能會跟大家想的有點不一樣──我並不是無法養活自己,而是半年來,我花太多時間在賺錢,卻沒有好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然我不是說自己錢太多很苦惱(誰會嫌錢太多啊?),只是如果花愈多時間賺錢,就愈沒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賺錢常常不會讓我們更自由,只會把自己綁死在工作上。
不論貧富貴賤,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可以用。時間的安排實在令人很苦惱,我自己也正在掙扎。所以,底下就自我分析一下,這半年我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有沒有辦法歸納、找出屬於我自己的工作原則呢?
自從辭去正職,成為一個獨立工作者以來,我把要做的事情分為兩種:賣身和真愛。
賺錢養活自己的,稱為賣身。這類工作要有成本效益,可以讓我用最短時間賺到足夠的錢,因為我還得安排時間去做喜歡的事。
做興趣和熱情的,稱為真愛。這類工作不考慮成本效益,因為它本身就很有趣,做了會快樂、會想做到極致。但難在它也許無法讓我賺錢,只能在賺錢之餘找時間做。
其實最好的目標應該是二合一,做喜歡的事情,又能賺到錢。這就好比每天和戀人做愛還可以拿到獎金,有多快樂呢!但是這世界豈會讓我們如此快活,要做到「賣身真愛二合一」是需要很多努力的。
我的努力還不夠,所以遇到現在的瓶頸:我把太多時間拿去賣身了,以致於沒時間找真愛。
每天忙碌的生活,好像很充實,但事後回想起來,卻不知道當時到底做了什麼…… |
那麼,就先來統計一下我自己是如何運用時間的吧!(這段有點無聊大家可以跳過)
我對量化沒什麼好感,曾經說過:「量化無法顯示太多訊息,只能提供安全感。」看到這個表格,我心情安慰不少,原來我的時間管理沒有想像中那麼差。不過「總是在賣身」還是難以動搖的事實。
天數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月
|
2月
|
3月19日
|
賣身
|
12
|
13
|
16
|
14
|
12
|
17
|
11
|
真愛
|
7
|
7
|
2
|
8
|
7
|
2
|
4
|
休息
|
11
|
11
|
12
|
9
|
12
|
9
|
4
|
■9月、10月、12月、1月的狀況比較理想,雖然還是希望賣身可以減少一點。
■11月、2月完全就是「真愛時間」被賣身占據的日子。
從去年9月到現在,我編了一本雜誌特刊、一份雜誌別冊、一本書、一本季刊,也增加了一個網路專欄,還跟一個非常厲害的團隊合作,製作了一本專刊。這些案子讓我維持生活,雖然賺錢沒有比上班多,但以時薪論,效果還不錯。而且賺到的不只是錢,光是今年初和厲害的人一起工作,就讓我成長了不少。
可是另一邊,我的部落格卻日漸空虛。我口口聲聲說最重視的制服論系列,這半年來只更新一篇。而部落格的其他文章,除了轉貼自己的專欄以外,真正只新寫了四篇(三篇單車環島、一篇工作論)。這個狀況讓我很悶,我想投入更多時間在這裡。
接下來我要自問,這半年來部落格很少寫文章,是為什麼呢?
翻閱行事曆,我發現11月~2月是關鍵。11月和2月忙著趕案子,沒時間寫作;12月和1月,雖然有留下寫作的時間,但是多半用在念書、準備資料,所以還沒有產出作品。2月和3月,則多半在跟合作夥伴和出版社開會,真正拿來寫東西的時間也很少。
這幾個月我主要讀了凱薩琳.哈金《情色資本》,李衣雲《讀漫畫》,東浩紀《動物化的後現代》,以及齋藤環的《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它們都不太好讀,所以我又去買了一些社會學的書當參考書(其實我還滿用心的啦……)。此外,放假時間也念了喬治.歐威爾的兩本經典小說《動物農莊》和《1984》,得到滿大的啟發。
人說「厚積薄發」,我似乎可以安慰自己,這段時間是在累積,所以寫作變少了。
不過,書念完了就過了,任何東西沒有整理好、寫出來,都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更何況我最近不只寫東西的量變少,質也有下滑的趨勢,不好好振作是不行的。
(無聊的自我安慰結束了,接下來是歸納出工作哲學的部分,歡迎大家繼續看)
自從〈做喜歡的事,並且賺到錢〉以來半年,我歸納了一些重點:
第一,妥協於現狀很簡單,但是堅持熱情卻很困難。
雖然我口口聲聲說想寫作,但是大部分時間卻還是在接案子賺錢,並沒有拿來寫東西。這種「嘴巴說要、身體卻很不誠實」的分裂狀況,是我的致命傷。有一次跟以前老闆出去開會,她問我:
「你說上班很忙很累,沒時間寫東西所以辭職,但是現在接案子也一樣很忙,那幹嘛不回來上班?」
這一刀真是刺中要害。
沒錯啊!如果我從公司獨立出來,是想要拿回工作的主導權、自由分配時間,那我為什麼還在做跟以前一樣的事情?
我唯一能想到的辯解就是,如果我還在公司、頭上有老闆,很容易就會妥協於「我每天都好忙,這麼忙其實很有成就感」。因為忙碌,證明我是被公司需要的人,至於到底在忙什麼?如果我不自問,大概也沒有人會想了解。上班最容易的就是妥協、瞎忙、變成每天重複做一樣的事情,沒時間想未來。
恐怖的是,我只要這樣持續做個3年、5年、7年甚至10年,還可以日漸升職……
當然我不是說在組織裡努力的人都是這樣,可是組織這個環境,很容易讓我們變得善於妥協。尤其當你有老婆小孩要養以後,別說什麼冒險創新、大膽嘗試了,能保住薪水又可以輕鬆工作,才是最誘惑的選項。
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試圖擺脫這種「安心瞎忙的誘惑」,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陷回去。
第二,我發現人生有兩種路徑,一種是按表操課、可以預期;另一種則是隨機修補、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按表操課的人生就像跳房子,22歲大學畢業、30歲要當主管、40歲要賺到幾百萬……每個人在相同的格子裡跳,跳得快的人贏、跳得慢的人輸。贏的人可以罵輸的不爭氣就不用說了,重點是大家都在這個場地跳,不論輸贏,跟大家一起跳總是有安全感。
只要你在格子裡,不論哪一格,至少你爸媽知道你在幹嘛(跟大家一起跳),你可以嘲笑跳得慢的同學,也可以在被同學超越的時候抱怨大環境,但總之你很安全,因為跟大家在一起,錯不到哪裡去。
每個人都在做的一樣的事情,這種事叫做上班賺錢。
但是另一種路徑就很奇怪了,因為根本沒有可用的地圖,你也不知道會走到哪裡。這種事叫做熱情和興趣,每個人從小都有(你喜歡畫畫、你喜歡打球),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會變成怎樣。
這條路上很可能沒有同伴,你也不知道身在何方、前面是懸崖還是美景,但只要一回頭,就可以走回去跟大家一起玩跳房子。有些人跳房子跳無聊了,會跑來這裡玩一玩,不久之後再回去。想要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必須有很大的動力。
有些很厲害的人從小就決定到這裡探險,我非常欽佩這樣的人。因為我不是。
我只是跳房子累了,想換一張地圖走,我想要繼續走下去,但是常常每走一小段,就得回去跳房子賣身,來補給支援這個戰場。我希望可以開拓自己的新地圖,雖然不知道會走向哪裡、也不知道能走到何時。
如果真要從跳房子轉換到新地圖上,做事的方法也要不同。如果不設法轉換,永遠會做跟以前一樣的事情。
舉例來說吧,如果我一直在接別人給的案子,其實跟在上班不太有兩樣,都是聽別人的指令在做事,做的是別人需要的東西。當然我可以盡量在裡面加入自己的創意,但究其實,那還是別人的東西。
該怎麼做,才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變成也能賺錢呢?
所以第三個重點或許是,把「被動接案」變成「主動提案」吧!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包裝成一個企畫案,提給別人讓我實現。當然這要考慮到對方的利益和想法,不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難度有點高。但總好過始終在做別人交付的事情。
簡單講,或許只是從扮演「手腳」的角色,轉成扮演「大腦」吧。
根據這半年腳踏兩條船、導致賣身多於真愛的挫折,自我檢討了一番。決定用今年下半年來嘗試,把真愛和賣身的時間比例調換過來,看看會發生什麼?
最後再整理一次重點:
第一、妥協很簡單,堅持很困難,所以要隨時堅持,把時間用在該用的地方。
第二、心態上,要從按表操課轉為「隨機修補」,沒辦法預期未來,只能抱持樂觀。
第三、把被動接案的做事方法,改成「主動提案」。
未來半年的目標就是這三個了。也許又過了半年之後,我可以再歸納出一些走在新地圖上的原則吧!
我們到時候再見。
■11月、2月完全就是「真愛時間」被賣身占據的日子。
從去年9月到現在,我編了一本雜誌特刊、一份雜誌別冊、一本書、一本季刊,也增加了一個網路專欄,還跟一個非常厲害的團隊合作,製作了一本專刊。這些案子讓我維持生活,雖然賺錢沒有比上班多,但以時薪論,效果還不錯。而且賺到的不只是錢,光是今年初和厲害的人一起工作,就讓我成長了不少。
可是另一邊,我的部落格卻日漸空虛。我口口聲聲說最重視的制服論系列,這半年來只更新一篇。而部落格的其他文章,除了轉貼自己的專欄以外,真正只新寫了四篇(三篇單車環島、一篇工作論)。這個狀況讓我很悶,我想投入更多時間在這裡。
接下來我要自問,這半年來部落格很少寫文章,是為什麼呢?
翻閱行事曆,我發現11月~2月是關鍵。11月和2月忙著趕案子,沒時間寫作;12月和1月,雖然有留下寫作的時間,但是多半用在念書、準備資料,所以還沒有產出作品。2月和3月,則多半在跟合作夥伴和出版社開會,真正拿來寫東西的時間也很少。
這本書很好看,給了我很多社會學的認識,做筆記都來不及。 但也因為這樣,寫作產出的速度很慢。 |
這幾個月我主要讀了凱薩琳.哈金《情色資本》,李衣雲《讀漫畫》,東浩紀《動物化的後現代》,以及齋藤環的《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它們都不太好讀,所以我又去買了一些社會學的書當參考書(其實我還滿用心的啦……)。此外,放假時間也念了喬治.歐威爾的兩本經典小說《動物農莊》和《1984》,得到滿大的啟發。
人說「厚積薄發」,我似乎可以安慰自己,這段時間是在累積,所以寫作變少了。
不過,書念完了就過了,任何東西沒有整理好、寫出來,都不會變成自己的知識。更何況我最近不只寫東西的量變少,質也有下滑的趨勢,不好好振作是不行的。
(無聊的自我安慰結束了,接下來是歸納出工作哲學的部分,歡迎大家繼續看)
暫停!有時候真的要想想自己「每天到底都在幹嘛?」 否則時間一晃就過,最簡單的選擇就變成「妥協於現狀」了。 photo credit: mikmikko via photopin cc |
自從〈做喜歡的事,並且賺到錢〉以來半年,我歸納了一些重點:
第一,妥協於現狀很簡單,但是堅持熱情卻很困難。
雖然我口口聲聲說想寫作,但是大部分時間卻還是在接案子賺錢,並沒有拿來寫東西。這種「嘴巴說要、身體卻很不誠實」的分裂狀況,是我的致命傷。有一次跟以前老闆出去開會,她問我:
「你說上班很忙很累,沒時間寫東西所以辭職,但是現在接案子也一樣很忙,那幹嘛不回來上班?」
這一刀真是刺中要害。
沒錯啊!如果我從公司獨立出來,是想要拿回工作的主導權、自由分配時間,那我為什麼還在做跟以前一樣的事情?
我唯一能想到的辯解就是,如果我還在公司、頭上有老闆,很容易就會妥協於「我每天都好忙,這麼忙其實很有成就感」。因為忙碌,證明我是被公司需要的人,至於到底在忙什麼?如果我不自問,大概也沒有人會想了解。上班最容易的就是妥協、瞎忙、變成每天重複做一樣的事情,沒時間想未來。
恐怖的是,我只要這樣持續做個3年、5年、7年甚至10年,還可以日漸升職……
當然我不是說在組織裡努力的人都是這樣,可是組織這個環境,很容易讓我們變得善於妥協。尤其當你有老婆小孩要養以後,別說什麼冒險創新、大膽嘗試了,能保住薪水又可以輕鬆工作,才是最誘惑的選項。
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試圖擺脫這種「安心瞎忙的誘惑」,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陷回去。
按表操課的人生像是跳房子,幾歲之前要當主管、幾歲要賺到100萬。 跳得快的人贏、跳得慢的輸,但不論輸贏,跟大家一起跳都很有安全感。 |
第二,我發現人生有兩種路徑,一種是按表操課、可以預期;另一種則是隨機修補、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按表操課的人生就像跳房子,22歲大學畢業、30歲要當主管、40歲要賺到幾百萬……每個人在相同的格子裡跳,跳得快的人贏、跳得慢的人輸。贏的人可以罵輸的不爭氣就不用說了,重點是大家都在這個場地跳,不論輸贏,跟大家一起跳總是有安全感。
只要你在格子裡,不論哪一格,至少你爸媽知道你在幹嘛(跟大家一起跳),你可以嘲笑跳得慢的同學,也可以在被同學超越的時候抱怨大環境,但總之你很安全,因為跟大家在一起,錯不到哪裡去。
每個人都在做的一樣的事情,這種事叫做上班賺錢。
但是另一種路徑就很奇怪了,因為根本沒有可用的地圖,你也不知道會走到哪裡。這種事叫做熱情和興趣,每個人從小都有(你喜歡畫畫、你喜歡打球),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會變成怎樣。
這條路上很可能沒有同伴,你也不知道身在何方、前面是懸崖還是美景,但只要一回頭,就可以走回去跟大家一起玩跳房子。有些人跳房子跳無聊了,會跑來這裡玩一玩,不久之後再回去。想要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必須有很大的動力。
另一種人生是,沒人知道這個世界有什麼,只能自己走出一條路。 路的前方也許是美景、也許是懸崖,走起來沒有安全感。 |
有些很厲害的人從小就決定到這裡探險,我非常欽佩這樣的人。因為我不是。
我只是跳房子累了,想換一張地圖走,我想要繼續走下去,但是常常每走一小段,就得回去跳房子賣身,來補給支援這個戰場。我希望可以開拓自己的新地圖,雖然不知道會走向哪裡、也不知道能走到何時。
如果真要從跳房子轉換到新地圖上,做事的方法也要不同。如果不設法轉換,永遠會做跟以前一樣的事情。
舉例來說吧,如果我一直在接別人給的案子,其實跟在上班不太有兩樣,都是聽別人的指令在做事,做的是別人需要的東西。當然我可以盡量在裡面加入自己的創意,但究其實,那還是別人的東西。
該怎麼做,才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變成也能賺錢呢?
所以第三個重點或許是,把「被動接案」變成「主動提案」吧!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包裝成一個企畫案,提給別人讓我實現。當然這要考慮到對方的利益和想法,不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難度有點高。但總好過始終在做別人交付的事情。
簡單講,或許只是從扮演「手腳」的角色,轉成扮演「大腦」吧。
根據這半年腳踏兩條船、導致賣身多於真愛的挫折,自我檢討了一番。決定用今年下半年來嘗試,把真愛和賣身的時間比例調換過來,看看會發生什麼?
最後再整理一次重點:
第一、妥協很簡單,堅持很困難,所以要隨時堅持,把時間用在該用的地方。
第二、心態上,要從按表操課轉為「隨機修補」,沒辦法預期未來,只能抱持樂觀。
第三、把被動接案的做事方法,改成「主動提案」。
未來半年的目標就是這三個了。也許又過了半年之後,我可以再歸納出一些走在新地圖上的原則吧!
我們到時候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