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單車環島遊記(Day12):二十五年後的太魯閣峽谷

大、家、好!你沒看錯,單車環島系列真的又回來了!

因為顧著接案、寫稿與《高校制服戀物論》的出書,這份遊記已經斷尾兩年,本來連我自己都快遺忘它了,但沒想到,如今還有人在期待它的完成。

上月底一個網友傳訊息給我,說他正在規畫單車環島,上網蒐集了許多資料。從陸客、香港人到台灣人,都寫了圖文並茂的環島訊息,但他看了很多部落格,只有這份遊記把旅途中的情緒起伏、感受的點滴都寫出來,讓他像看長篇小說一樣,跟著文字笑了出來、跟作者一起對老爸嘔氣,在爬山的途中喊加油、在冷戰的時候覺得心酸。

因為看到這個部落格,他決定完成三年前的環島夢,被我的文章激勵、也被我家老爸的傻勁感動(還補充說我爸真的比我帥!!可惡),希望我可以繼續完成Day12-14的遊記。

收到這樣的回應,是寫作者最幸福的事情吧!

我非得對這位網友說聲謝謝,我才是被激勵的人啊,感謝你讓我有動力繼續完成這份遊記,重拾寫作的快樂,即使工作再忙,我都會寫完它的。

面對夢想,我們是在等待勇氣,還是在等待老去?」是這位網友給我的留言,我覺得很棒,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那麼,單車環島第十二天──事隔三年後,連載再開!


先附當天地圖。早上從壽豐「後山歲月」民宿出發,中午抵達「太魯閣旅店」,下午挑戰太魯閣峽谷,途經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抵達天祥管理站後回頭,行程總計82.57公里。



這天早上在壽豐鄉「後山歲月」民宿吃早餐,老爸跟老闆娘用客家話聊天,說花東有不少客家移民村,我們家也有遠房親戚搬到台東。客家話我聽得懂但不會講,只好用國語搭腔,這天早上像是回到童年跟爺爺奶奶一起吃早餐一樣,別人說客家話我沒辦法講。

小時候出門去玩,如果我不乖,媽媽就用客家話罵我(我媽不是客家人但會講,厲害吧),別人不知道我被罵,又可以讓我學到教訓,想想老媽也有溫柔的地方啊。

早餐時,老闆娘建議我們一定要騎車到東華大學逛逛:「沒去東華大學,等於沒來壽豐!」畢竟花東線鐵路為了學生通學方便,還在這裡新設了志學車站,校地250公頃是台灣第二大,據說還有保育類動物出沒在校園裡!我這個台北俗當然是要去看看的。於是早餐吃完,就跟老爸一起跨上腳踏車出發啦!

後山歲月早餐是老闆娘自己做的,昨天投宿的時候她正買菜回來呢!

早上9點,老爸跟我並肩東華大學(地圖B點)校園裡,環島路上難得有並排騎車的機會,所以我們邊騎邊聊天。這時校內棒球場有球隊正在練習,喊聲和接球進手套的聲音,勾起我的回憶。

我跟老爸說起,想當年我也是系隊中外野手兼第一棒快腿,雖然曾在衝本壘的時候絆到自己的腳、狼狽跌倒慘遭觸殺(恨),但也曾在校隊投捕搭檔的手上連盜二、三壘(頭部滑壘我撲~)。回想起在球場上揮灑的青春汗水,校園氣氛頓時濃厚了起來。

跟我們在同條路上,還有學生三三兩兩騎腳踏車經過,沒想到星期六早上還是有人上課啊!不知為何,每間大學系館的氣味都差不多(除了師範體系學校之外),總讓人回想起那個青春時光。

我大學時還真是由你玩四年,那是歌舞昇平的90年代末,還沒有學生擔心22k、青年低薪、房價高漲、勞健保破產等等社會問題。那時候我們相信,只要一路考試向上,念了大學再考研究所,高學歷就會有好工作,然後可以結婚買房,未來跟爸媽一樣退休享福。

如今這些想法都變成泡沫了。我在校園裡看著泡沫的遺跡,想著校門外的義大利麵簡餐店、學生套房租屋、雞排珍奶攤……再過十幾年後,會隨著少子化冷清到什麼地步呢?

老爸那一輩的人,也許無法想像吧。

東華大學的確漂亮,忍不住下來拍了幾張照。回想自己大學時光也挺荒唐的,
談戀愛比求學重要多了,上課是為了去教室揪人到簡餐聚會……
台灣不論哪裡,大學的氣味都差不多,鋼筋混凝土搭配空調與汗水,
再加一點行政大樓歐巴桑的白眼就差不多了。

在東華大學晃了一陣,老爸帶我繼續上路,沿著台9線,我們下個目標是吉安鄉的慶修院,一座日治時代真言宗的寺廟。前兩年老爸在池上工作知道了這個地方,但來回幾次經過吉安但都沒去探訪。

剛才在東華大學講到退休,老爸在路上跟我說,吉安鄉被選為台灣最適合退休的鄉鎮,因為居住品質好、房價低、醫療也方便(有慈濟醫院),他還考慮過要不要搬來這裡。而之所以有慶修院這座寺廟,是因為吉安有個日本移民村,日治時代,四國德島吉野川沿岸的居民到這裡展開新生活。

最初他們因為氣候、環境不適應,於是從四國請來88尊石頭佛像,在這裡建造了慶修院。這88尊石佛分別來自空海大師步行1300公里的傳道路線「四國遍路」,因此頗珍貴。

最近有部電影《灣生回家》,講述的就是吉安日本移民村的孩子,二次大戰後被迫遷回日本,今天重回吉安尋根的故事。

吉安鄉台9線與花東鐵路平交道(地圖C點),在這裡巧遇列車經過,抓了個好時機拍照。
慶修院(地圖D點)內部,環境很清幽,可以看到石佛。2012年還有些地方在整修。
慶修院大門的家徽,眼熟(畢竟有有玩信長之野望)但又不記得是哪一家的。

早上10點離開慶修院,老爸說接著要帶我去慈濟大學(地圖E點)開開眼界,半小時後,我果然被慈濟靜思堂的巨大給嚇壞了(差點要用iPhone全景功能才拍得進去嘛),信眾的捐款還真是威猛。當時還沒爆發內湖開發案、食安問題等事件,慈濟的形象還沒崩壞呢。

慈濟大學靜思堂,真是嚇死人的大……

離開慈濟之後,我們沿著中央路進入新城鄉,與台9線會合處,就是花蓮航空站。這時老爸叫我看看左邊的山,說裡面是空軍佳山基地,挖空一座山,讓戰鬥機可以躲在裡面,逃過飛彈轟炸。

「一般機堡都有耐炸限制,挖空一座山當堡壘就炸不毀了吧!」老爸說。佳山基地可以讓戰鬥機從隧道出發,快速起飛,降落時在外面的機場,之後趕快開回山洞裡。而且新城鄉有中央山脈屏障,對岸的雷達很難偵測這裡的狀況,當做基地有地利優勢。

「這裡地勢好,所以原本當然是有人住的,」老爸說當年為了建造基地,生活在這裡的原住民土地被徵收、強迫廢村。這能俯瞰平原直到七星潭的美麗山上,就這樣以保家衛國之名,先破壞你家了。

話說老爸的青春歲月,也曾在台東志航基地當空軍,當年就知道佳山基地。我們這趟環島之旅,也經過竹北鳳鼻隧道(上面是坦克火炮試射場)、屏東九鵬飛彈基地等等,我這個沒當兵的弱雞,聽他講一些軍旅生涯、軍事小知識,也覺得滿有趣。

「爸,你也有你的青春嘛。」
「而且那時候我們當兵要當三年,然後啊……」

我是在感嘆青春的消逝,但老爸一直在講當兵的事,好吧,台灣男人扯到當兵總有說不完的話,基於這點,我承認我不是男人總可以吧。

佳山基地,山邊就有一條跟花蓮機場一樣長的飛機跑道,
山洞內的基地是怎樣的誰也不知道。

接近中午的時候,我們總算來到花蓮最北端,抵達今天的目的地:太魯閣峽谷

老爸跟我在「太魯閣旅店」(地圖花蓮以北的A點)checkin,在旅店對面的三和餐廳吃中餐時,老爸說:

「今天早上都是輕量級行程,但中午要吃飽喝足,因為等一下要挑戰17.2公里的上坡路,到天祥才回頭喔!」

經過南橫壽卡的挑戰,我覺得天祥海拔才480公尺,哪有什麼困難的啦!

不過我忘記了兩件事,太魯閣今天天氣不太好,等下可能會下雨,還有Day9「上坡不會摔倒,下坡才會」的教訓!

馬路左邊是太魯閣旅店,對面有餐廳可以吃飯。
google街景天氣晴朗,但我們抵達的那天,是一副隨時都要下雨的樣子。
離太魯閣旅店不遠,就是「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地圖H點),
這張照片是回程時拍的,地上積水,騎下坡時有點恐怖。

中午12:30吃飽喝足,和老爸踏上征途。

太魯閣公路剛開始的坡度不很陡,速度雖慢,但不太費力。父子兩人慢慢踩著踏板上坡,穿過隧道時偶爾會被岩壁滴下的水珠潑溼,邊坡有潺潺流水留下,空氣又好,氣氛很舒服。畢竟這十幾天來每天騎車之下,雙腿已經習慣縮緊肌肉踩上坡的踏實感。不像回都市之後,每天騎機車,習慣的只有屁股坐在座墊上的移動感……

努力上坡不困擾,困擾的是到底要不要穿雨衣。

出發前,旅店老闆提醒我們:「這幾天下午都有下雨,一路小心喔!」果不其然,從進入「東西橫貫公路」牌樓開始,天空就灰濛濛一片,時不時飄一陣討厭的毛毛雨。

每次我追上騎在前面的老爸,想問他要不要穿雨衣的時候,雨就變小;想說好吧,乾脆淋點小雨也好(反正騎車也會流汗)的時候,雨就變大……

「分明跟我作對嘛,好,我就穿雨衣跟你拚了。」

經過半小時的上坡,下午1點,我跟老爸在標高85公尺長春祠附近(地圖B點)第一次休息。我們在這裡決定穿上雨衣,免得感冒。

立霧溪對岸、遠處的建築就是長春祠(標高85m),這裡有個停車場可以休息。 
雨一直下下停停,決定穿雨衣跟它拚啦!

太魯閣峽谷的景色真的是世界級,看著立霧溪切穿山壁,會對大自然興起崇敬之心,不知道是什麼力量、要花多少年才能生成這片美景。

就算在雨裡也好看。

老爸維持著每騎半小時休息一次的規律,下午1點半左右,到達標高175公尺名為「溪畔壩」的地方(地圖C點),剛好雨勢稍歇,壩邊又有個涼亭,我們在這裡休息了一陣子。

這裡的溪水真的是碧綠色,我驚嘆不已,不知道是溪底有什麼呢,河水含什麼成分呢,還是因為陽光反射所造成的,比照片看起來更美(請自行加上細雨、微風吹在身上,還有山裡霧氣的味道)。

好啦,前面話說得很好聽,但此時要不是美景當前,我跟老爸應該已經被雨煩死了

不下雨的時候穿雨衣,騎上坡,是有夠熱的熱。但下了雨卻沒穿雨衣,騎車是會感冒的。本來在長春祠的時候決定一路穿雨衣騎上天祥,但半路就發現實在太悶熱,總之我們一路雨衣穿穿脫脫,直到下個休息的地方。

溪畔壩(標高175m),立霧溪水在這裡是碧綠色,詩情畫意的。
老爸脫了雨衣在休息,我們一面觀望天色,猶豫著要不要繼續穿雨衣。
附帶一提,這涼亭名為「志清亭」以老蔣的小名取名,真是有夠威權的呢。

等我們下午2點抵達標高247公尺的燕子口(地圖D點),天氣終於恢復穩定,雨停了。

中橫公路在這裡鑿穿山壁,原本的懸崖上有許多燕子築巢,所以此地方以燕子為名。我第一次知道燕子口的地名,是在《漢聲小百科》這套書裡,和我一樣六年級後段班的朋友很多都看過這本書吧!不過老爸說,現在山壁上好像沒有燕子了。

既然是中橫有名的景點,我們在這裡牽車步行了一段。決定把雨衣脫掉之後,耳邊終於沒有塑膠摩擦的沙沙聲,可以好好聽一聽山谷裡的回音。

陸客團有幾台遊覽車在這裡暫停,沿路聽到他們在討論:「你看有人騎腳踏車呢!」「聽說這裡很流行什麼單車環島。」「日月潭也可以騎。」(以上請用捲舌發音)

我還在跟老爸說:「哇賽,連陸客都知道單車環島!」沒想到後來我們真的會遇到環島的中國學生。

標高247m的燕子口,參觀要戴安全帽。許多陸客跟我們一起走了一段。 
峽谷太高深,相機沒辦法同時拍到天空和溪谷。 
天氣終於放晴了。

下午14:45,我們已經騎過燕子口、九曲洞、來到標高390公尺慈母橋(地圖E點)。

這些地點感覺有點熟悉,我回想起人生第一次來到這裡,是1986年暑假。當時也是環島之旅,老爸開著他人生買的第一輛車──裕隆速利1.2,載著老媽、妹妹和我,從台北出發逆時針繞台灣一圈。

1986年,裕隆寶寶的音響裡是《這一夜,誰來說相聲》的錄音帶,嚴歸和白談,金士傑和李立群講著語言的藝術、專業的廢話訓練,我聽到都會背了(革命最怕你這種意志不堅定的騎.牆.派!雖然小一的我根本不懂什麼是革命,也不懂什麼是騎牆派),偶爾聽膩了,替換的是蔡琴《恰似你的溫柔》(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我們一家四口在一台車裡,老爸開車、老媽坐副駕駛座,後座被我和妹妹用棉被和枕頭鋪平,兩個人暈車的時候就倒著睡,在山裡開車的時候,爸媽會讓我們坐在窗戶上吹風(我們自稱為「開天窗」)。不只頭手伸出窗外,根本上半身都在車外啊,只用手抓著車頂握把,想想還真大膽。

明明當時還只有小學一年級,我卻非常記得「1986」這個確切年份,因為當年家族環島之旅,一路被韋恩颱風追著跑。

韋恩颱風被中央氣象局列入史上四大怪颱,有「一個颱風,二次登陸,三次警報,四次轉向」之稱,給台灣帶來1959年八七水災之後最嚴重的災情。當年無論我們從北往南、從南往東、從東再往北,韋恩颱風都一直跟在白色裕隆速利1.2的後面(我爸給這台車的外號是「裕隆寶寶」),讓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又要趕往下個地方躲颱風。

就在我們從花蓮出發,老爸預備從蘇花公路到宜蘭的時候,裕隆寶寶終於被颱風追上。蘇花公路不能通行,但老爸決定:「那我們走中橫到台中,再開高速公路回台北吧!」

慈母橋(地圖E點)標高390m,在這裡我想起了25年前的家族環島回憶。

到慈母橋時已經接近下午3點了,我在這裡問了老爸25年前家族環島的事。當年土石流這個名詞還不廣為人知,但……

「爸,颱風天你怎麼敢開中橫公路啊?而且車裡是你一家老小耶。」
『嗯……那時候年輕嘛,沒想這麼多,就開了。』

「就這樣開上中橫?」我發現那時開車載我的老爸,年紀比現在的我還小。
『對呀,後來遇到什麼你還記得嗎?』
「怎麼可能忘記!」

1986年,在中橫某個隧道出口,裕隆寶寶遇到公路坍方,山上落石把路面蓋去大半,只剩大概一個車身寬的路面漫著泥流,旁邊就是懸崖。雙向車道的車子都停了,隔著泥流我們可以看到對面的車子,對面也看著我們,只是沒人敢開過那個坍方路段。

一家四口在隧道裡躲了一陣雨,然後老爸叫我們上車。

『沒辦法,天快黑了,不開過去回不了家!』

不想折回花蓮,繼續等待天色只會慢慢變暗,於是老爸決定衝了。老媽把頭伸出窗戶看著懸崖,讓車輪不要偏了方向,老爸則專心對付橫著的泥流,裕隆寶寶五公分、五公分的移動,慢慢開過去了,後面沒車跟上來

後來我跟妹妹繼續睡著,下次醒來的時候應該已經在大禹嶺,老爸很驕傲的說這裡是台灣公路最高點,他帶著我們一起來。

那是我心中二十五年前的太魯閣峽谷。

現在,我跟老爸一起回來了。

標高480m的天祥,家族旅行二十五年後,我跟老爸一起舊地重遊。
來張自拍吧!這次我們也要好好回家。

2012年10月26日,下午3點08分,我跟老爸抵達標高480公尺天祥(地圖F點),遊客中心、梅園什麼的,我依稀有點印象小時候來過。

在這裡我們遇到一個同樣全身騎車裝扮的人,是中國來台灣念書的大學生,也在單車環島中,他說他今天原本計畫從太魯閣騎到大禹嶺,但是騎到標高2000公尺的時候沒力氣了,只好回頭。

我一邊訝異中國學生也會想環台灣島,老爸等他離去之後卻偷偷說:

「我們騎到480公尺就很累了,他怎麼可能騎到2000公尺?一定是騙人的!」
『別小看年輕人的體力啊!你看他的小腿,跟我們是不同等級的粗。』
「兒子啊,騎車是靠大腿,又不是小腿。」

『呃……我覺得有可能啦。』
「不,一、定、不可能,2000公尺高耶!」

在這裡想問問,有朋友一天從太魯閣騎到大禹嶺的嗎?可以給我當參考。
天祥的景色。 
有點熟悉的遊客服務中心。

在天祥休息了一陣就準備下山,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旅店才行。為了避免天色昏暗,老爸說他車燈不太量,先去買了電池。而我一心覺得環島到現在沒開過幾次燈(只有從東港到枋寮有騎了一陣子夜路),疏忽了。

按照南迴公路摔車的經驗(參考Day8),下坡我先騎,幫老爸在前面探路。上坡的時候我不覺得累,但這次下山卻讓我騎到手心狂冒汗,手腳同時發抖,前燈不夠亮更是困擾。

雖然在九曲洞隧道衝得很快(新開的寬敞大路),但其他山路的部分,我沿途按煞車按得手都酸了,天雨路滑,加上下坡的速度,腳踏車的重心又高,我拚了命才把輪胎固定在我想走的路線上。而且只要有個差錯,我就覺得自己會衝到立霧溪山崖底下……

無心欣賞美景的下坡,一點也不輕鬆啊!真的,下坡好累,好危險。

比起來,我還比較喜歡用力踩,慢慢踩的上坡

下午4:30,我跟老爸又回到「東西橫貫公路」的牌樓,下山之後,我們找了最近的便利商店吃晚餐,關東煮、奮起湖便當,加上三三兩兩放學的高中生進來。

十幾歲的小朋友,如果一直聽到我跟老爸唉說「以後不敢騎下坡了~~」應該會覺得我很膽小吧。

但我就是這麼膽小,太魯閣的下坡很可怕的,你們長大了就會知道。

就像老爸現在,也不敢在颱風天開車衝過土石流一樣吧。

回到旅店,結束了第十二天82.57公里的路程,早早進入夢鄉,明天還有更壯觀的蘇花公路在等著我們呢。


2 則留言:

  1. 期待好久了,終於補上XD

    回覆刪除
  2. 單車從中橫牌樓不僅可以騎到大禹嶺,還能騎上武嶺,可以搜尋“東進武嶺”。

    回覆刪除